命運與自由(二)
生命既是你的主人,你亦是生命的主人。生命中每齣劇集的開始並非出於自願, 它如何結尾卻是你的選擇。
強調自我利益多於人情世故的人,縱使目前如何風光, 最終也必然是個失敗者, 全因其心已脫離了一心,故無法得到本體的加持。
那些只懂抱怨命運和一味責怪別人的人,只是企圖以謊言矇騙世界,他們是全世界最懦弱和可憐的人,因為這種人無法面對自己的醜陋,結果連自己也成為被騙的傻瓜。
我曾經用八字、紫微斗數、易經占卜、塔羅牌….各式各樣的術數方法,配合自己的經歷來引證人生中發生的事情是否一早被命定,結果發現有些人物、事情的確是命中注定會出現的,可是我們當時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才是導致某個結局的最重要因素。定數之中有變數, 任何人都不能夠逃避承擔主宰命運的責任。
真正的惡並非惡的本身,真正的善亦並非善的本身。執取了善惡之對立才是真正的惡,超越了善惡之對立才是真正的善。
當你執著了某些東西,它們便在教導你一些東西,當你學懂了這些東西,你便再不會執著那些東西。
不要怨別人,拒絕承認自己的問題才是一直痛苦的原因,一切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 只有不知羞恥的人才會認為一切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心早已有了一切答案, 誠懇地反躬自問,你便找到消除痛苦的良藥。
沒有智慧, 怎可看透虛偽?一味愚痴, 怎能不被玩弄?意志薄弱,何以戰勝自己? 痛苦使我們醒悟自己才是痛苦的根源。
人生是那樣令人傷心絕望,唯有愛才可以為它填上美麗的色彩。
不要怨上天沒有給你這個和那個,人生充滿了那麼多的不幸和苦難,能夠活著已是一種莫大的福氣。順道而行, 無怨無悔。心靈的平安是終極的幸福, 其他的一切只是附加的禮品。
在徹夜難眠的晚上, 我閉上疲倦的雙眼, 假寐中的腦海, 盪漾著零星回憶的閃光, 與天上的繁星互相輝映。怨恨、懊悔、無奈……纏擾不休。也許那些久遠的記憶已被埋藏在心靈深處的墳墓,到了晚上化作幽靈要找我哭訴。我觀照著它們, 這些情緒的精靈就是我所本是嗎? 天上的星星仍在閃閃發光, 像急切地告訴我 :「不! 它們不是你的本我, 不要被矇騙!」我究竟是誰?我遞起雙手如瞎子般在漆黑的空間四處摸索,渴望尋回真我,可是只觸摸到如深谷中的無盡虛空。晚風吹起了窗前的布簾, 發出沙沙的聲響,花瓶被吹跌在地上,「啪!」的一聲, 花瓶碎了, 腦海的閃光消失了, 換來一片空無寂靜, 與無盡的虛空成為一體。我突然醒悟, 是誰聽到這碎裂之聲? 是誰在覺察那些回憶片段? 「他」原來一直在這裡, 他的廣?無限足以包容和接納那些幽靈。我別無所求, 但願離開世界之時保持這個真我, 以最純潔的心識回歸本體, 並向幽靈們說聲感謝和道別, 此生便沒有白來。
戰勝命運的例子
例子一: 化羞辱為勇氣改變整個國家
慕哈妲.梅伊(Mukhtar Mai) 是2004年<<Time>> 雜誌年度亞洲英雄、2005年<<Glamour>>雜誌年度魅力女性、她曾接受BBC、CNN、ABC、紐約時報等媒體爭相報道, 也曾邀請到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演說。然而, 她的成就是建立在過去痛不欲生的經歷上。
巴基斯坦的部落女權低落, 女性常被當作物品一樣在男性間交易, 男性之間處理仇恨的方法常把與對方有關的女性例如太太當造報復工具, 方法包括強暴、活活燒死對方、割掉鼻子等, 以此視作討回榮譽的手段。如果婚姻出現問題,只有丈夫有權休妻,所有年輕女性都無權談戀愛和選擇結婚對象。慕哈妲住在巴基斯坦東部的村落,是一名沉默的離婚婦人。她教授孩童《可蘭經》,以教婦女刺繡為生。在二十八歲的那年, 有人看到她十二歲的弟弟夏庫與另一個氏族的女孩在一起,全村百多名男性都聚集在部落法庭立刻召開會議,認為夏庫家族的一名婦女必須在他們面前請求原諒。慕哈妲被揀選了作為代表, 她天真地以為在他們前面懺悔便可以化解衝突, 誰知這是惡夢的開始。
兇惡的酋長法依玆‧穆罕默德並沒有接受她的賠罪,下令四名男子在眾人面前強行拖走她, 把她拖進一個只有一扇小窗的漆黑房間 — 一個畜欄, 並把她推在地上, 然後輪流強暴她,這是首度動用輪暴私刑,以彌補弟弟的「過錯」。行刑後, 在父親和村民眾目睽睽下, 衣衫不整的慕哈妲被推出去, 她的創傷之大已超越她所能承受的限度,生存下去對她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她苦苦哀求母親讓她吞硫酸自殺, 可是母親阻止她這樣做。
慕哈妲已對生命無能為力,她被命運徹底棄絕,連作選擇的自由也失去。人到了這個絕境還可依靠什麼活下去? 她於是唯有祈禱,祈求真主替她抉擇,選擇自殺或復仇。她在房中不眠不休誦讀<<古蘭經>>,淚水到了第四天才湧出來。真主似乎聽到了她的哀求, 她的慘痛經歷被當地記者報導而揭發出來, 媒體對這件事不尋常地大幅報導, 因此警察不得不接手此案。這件事迅速在國際間傳開。慕哈妲現在不想死,她看見了公義的曙光,憤怒、復仇的本能使她心裡生起無比強大的力量, 她挺身而出,誓要為自己及國內所有受暴婦女奮戰!她冒著生命危險、歷經強權壓迫,置自己的生死於道外。我們被宗教教導要愛你的敵人,你認為慕哈妲還可以愛他們嗎? 被別人傷害要理解為前世因果,不去計較,當作消業,這個信念可以幫助她生存下去嗎? 我並不是要否定宗教,只是任何一套宗教的概念都不可以為複雜的人生處境提供普世皆行的答案。慕哈妲選擇了一場偉大的聖戰。
這是條漫漫長路。她並非沒有恐懼, 她是一個不識字、不懂法律的弱質女子, 現在卻要成為強大敵人的眼中釘, 經常害怕敵人會殺死她。這件事看似她與加害她的人作戰, 但其實她是要與整個巴基斯坦的不公平制度及習俗作戰。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如果慕哈妲不能戰勝這個敵人,她便會輸掉整場戰役。女性卑賤的環境使她在成長過程形成了容易屈服、沉默、妥協、封閉的性格,因此這場聖戰的最大敵人是她自己!只要戰勝她,便可以得到上天加許的榮耀。到了這個時候,沒有比公義更重要的了,慕哈妲依靠著公義及她的神真主奮戰下去。初審獲勝,涉案六人被判死刑,卻在三年後由高等法院被駁回,在她奮力抗議下,最終由最高法院發回重審。
幾經波折, 各界的聲援,家人的鼓勵,使慕哈妲堅定不移地對抗邪惡;上天安排了一個使者 — 女權運動人士娜欣來加強她力量。娜欣教她戰勝功心的恐懼,也教她讀書識字,講解法律規章、時事。慕哈妲成為婦運人士, 與這位女性夥伴攜手為女性人權奔走,提供受虐婦女諮詢協助。慕哈妲為女孩創立學校,也教男孩讀書,受過教育孕育自由平等的下一代,因而得到「慕哈妲.梅伊」──意即「可敬的大姐」的美名;慕哈妲也運用自己的知名度, 推動<<保護婦女法案>>立法, 此法在2006年由總統穆沙拉夫簽署通過。
得到國際表揚的慕哈妲表示,她不會流亡他國, 不會離開她的村莊、家園、國家, 她只想捍衛人權, 對抗違反伊斯蘭共和國官方法律的部落司法, 若她奇怪的命運能夠幫助她的國家,實在是莫大的「榮譽」。慕哈妲.梅伊是一位真英雄, 她昇華個人的苦難, 把別人加在她身上的痛苦轉化為捍衛公義的力量, 她傳奇的一生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性的尊嚴、生命的真正意義、公義和真理的力量。就讓我們以慕哈妲.梅伊為榜樣, 活出生命的尊嚴和意義,為捍衛愛的良知作為最高使命, 把痛苦之身化作愛的光芒照遍漆黑的角落。
節錄名改篇自 <<美名之路>>
例子二: 大喝一聲戰勝日本敵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日本侵佔了韓國, 日本人想控制同化韓國的文化、生活方式、語言、宗教……有一次日本政府官員召集了當時負責管轄全韓國數千間寺院的二十五間總寺院的主持,一起進行會議。這位日本官員對他們說為了幫助韓國佛教變得更昌盛,韓國佛教及日本佛教一定要融合。他的意思當然是想改變韓國佛教成為日本佛教, 例如容許僧人結婚、食肉及喝酒。日本政府亦要韓國的主要寺院改由結婚的僧人看管, 任何不跟從這些規定的僧人便要坐牢或處決。當這位官員說完後, 滿空禪師站了起來,走到房間前面, 然後指著官員說:「你知道高山、河流、大地從何而來嗎?」日本官員知道滿空禪師正在挑戰他,但他啞口無言,當下是非常危險的處境,官員隨時可以下令身邊的軍人處決滿空禪師。滿空禪師接著大喝:「Katz!」他指著官員的口說:「這樣那個口便是通往地獄之門!你的前輩並不想幫助韓國佛教,他只想破壞它。如果你想幫助韓國佛教,不要碰觸它!」說完後,滿空禪師便回到山上,六百位出家人拒絕跟從日本佛教的模式,日本政府也沒有企圖改變他們。其餘的出家人則跟從了日本佛教的模式, 所以到了今天在韓國也有小部分結婚的僧人。
節錄自<<The Teaching of Zen Master Man Gong>>
例子三: 堅持和平請願行動
越戰期間, 一行禪師的一位學生真空比丘尼, 也是西貢一所大學的教授寫了一份和平請願書, 並說服了七十位她的教授同事簽名。之後不久, 北越對南越的攻擊範圍擴大, 地方當權者利用公營廣播電台, 呼籲所有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教授到教育部去, 簽一張聲明撤銷他們對和平請願書的支持。所有教授都照著當局的要求做了, 只有真空比丘沒有。她被召去和部長面談, 部長說假如她不撤回和平聲明, 她就會失去大學教職, 而且還要坐牢。真空比丘尼把持正念,下定決心要為她的著手的請願行為負起全部責任。她說:「部長先生, 身為一位老師, 我相信最重要的事, 是在這個殺戮與混亂的年代,還能夠充滿勇氣、理解和愛心大聲地說出來。這是我們所能給予學生的一項珍貴禮物,而這正是我所做的事。而你, 教育部長, 在坐到政府高位之前也是一位老師。你對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來說, 就像兄長一樣。」當部長聽到這裡,他的心軟化了,並對真空比丘尼致歉,不再採取任何反對真空比丘的行動。
節錄自 <<耕一畦和平的淨土>>
Category: Newsletter
Tags: newsletter
Copyright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
Purpose Theme by Organic Themes · WordPress Hosting · RSS Feed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