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打造強大氣場,體驗吸引力法則的神奇力量(內附冥想引導)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是順風順水?即使身處經濟低迷、社會動盪的環境,他們依然事事順利、貴人相助;而另一些人,縱使努力不懈,生活卻總是舉步維艱。問題,可能出在一個無形卻強大的關鍵:氣場。

氣場是什麼?你每日都在發放的「無形訊號」

根據最新的能量心理學研究,每個人都會不斷釋放一種肉眼看不見的能量震動,這就是所謂的「氣場」。這股能量場會影響我們吸引的對象、機會,甚至人生的整體走向。

正面穩定的氣場,會吸引善緣、機會與資源自動靠近;而當氣場處於低頻負面狀態時,反而容易引來衝突、阻礙與失望。

氣場與情緒狀態的科學關係:David Hawkins 能量圖譜

美國精神科醫師 David R. Hawkins 博士透過「肌肉測試」(Muscle Testing)研究出一套心靈能量量表,指出人的情緒狀態其實有明確頻率可測,範圍由0至1000分。

  • 200分以下屬於負面情緒:恐懼、焦慮、憤怒、羞愧、抑鬱等。
  • 200分以上屬於正面情緒:勇氣、寬恕、喜悅、愛、平和、開悟。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低分區域,其氣場亦會黯淡而消耗能量,難以吸引正向機遇;而當心靈能量提升,氣場自然變強,吸引力法則也才真正發揮效果。

為什麼你一直觀想「吸引」不到?問題在氣場

很多人誤解吸引力法則,只以為「觀想一下目標」就能讓好事發生。但事實上,如果你的氣場還處於負面狀態,觀想所產生的頻率依然是低落的,宇宙難以回應這樣的震動。

想要真正實現心想事成,必須先將氣場提昇至正向頻率。冥想,就是其中一種最簡單有效的轉化方法。

冥想如何即時提昇氣場?科學與古智慧的交會

氣場與我們的內在能量有關,而冥想透過專注呼吸與意念觀賞,有效清除雜念、釋放壓力,讓內在空間回歸平靜。這種「無火」的狀態,在中國古文字中象徵著真正的「氣」——即無雜念所產生的正能量。

同時,西方心靈學界也指出,宇宙本身是一個充滿智慧的能量場(Cosmic Energy),我們可以透過冥想「接通」這個能量源,提昇自身頻率。


1分鐘氣場冥想練習:即時連結宇宙能量

☀️ 請坐好,閉上雙眼,跟隨以下語音引導做一分鐘冥想:

  1. 深呼吸,吸入正能量,呼出壓力與緊張。
  2. 想像你頭頂上方約兩個手指距離,有一個金色能量球在閃閃發光。
  3. 對著它說:「神聖的宇宙,請為我下載金黃色的光,讓我充滿宇宙中最高的正能量。」
  4. 想像金光從能量球滲入頭頂,流遍全身。
  5. 全身發光,氣場擴大,身心振奮,思想變得正面。
  6. 感謝宇宙的能量,慢慢張開雙眼,感受改變。

這個簡短的冥想,可以每日練習1-2分鐘,累積能量,強化氣場。


真實體驗:當氣場改變,人生就開始順流

賴博士分享,自己初學此法時,每日持續練習冥想數週,親身經歷了驚人轉化:事業突然爆發式增長,學院招生自動湧現,甚至無需主動推廣。學員也回饋:健康、關係、工作都出現明顯好轉。

氣場的力量,絕對不只是玄學,而是一種深具實證與轉化力量的能量鍛鍊方式。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心理治療有用嗎?破解大眾對療癒的6個迷思

心理治療有用嗎?破解大眾對療癒的6個迷思

在資訊泛濫的年代,許多人對「心理治療」既充滿好奇,也存有疑惑。有人認為心理治療只是聊天紓壓,有人則質疑其效果持久性,甚至有人認為「心理問題靠自己撐就可以」。本文將深入破解六大常見迷思,幫助你重新認識心理治療的真正價值。


迷思一:心理治療只是聊天,沒什麼實質效果

許多人以為心理治療就是找人「傾偈」,但事實上,專業心理治療有其嚴謹的理論架構與介入技術。它並不只是談話,而是一種透過科學方法、理論與人際關係所構成的療癒過程。心理師會根據案主的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模型(如認知行為、家族系統、創傷療法等),協助案主建立新的理解與行動模式。


迷思二:心理治療無法解決現實問題,只能處理情緒

事實上,情緒與現實困境往往互為因果。例如焦慮可能源於長期的關係壓力,而未處理的情緒又會加劇人際衝突。心理治療除了處理情緒反應,更協助個案釐清問題根源,並找到具體的因應策略。許多成功個案在治療後,不僅情緒改善,連帶的職場表現、人際關係和生活決策也大幅提升。


迷思三:只有精神病才需要心理治療

這是最常見的誤解之一。其實大多數接受心理治療的人,都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面對人生挑戰、內在衝突、關係困難等議題的普通人。心理治療不只是「處理問題」,更是一種促進自我覺察與成長的方式,讓人更理解自己,活出更真實自在的人生。


迷思四:心理治療要很長時間,沒效果就浪費金錢

心理治療的確是一種需要時間發酵的過程,但這不代表它沒有階段性的成效。有些問題(如創傷後壓力、長期壓抑情緒)確實需要較長時間處理,但也有許多個案在短期內就經歷到重要的突破。關鍵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方法是否對症、治療關係是否穩固,以及個案是否願意參與。


迷思五:心理治療效果不持久,過一陣子又復發

若只是靠表面技巧壓制情緒,確實難以持久。但整合式心理治療更重視深入潛意識、原生家庭影響與信念系統的轉化。透過專業引導,個案能重塑內在認知模式,從根本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進而產生持久的改變。復發並非治療無效,而是提醒我們需更深層面對生命核心課題。


迷思六:心理治療是軟弱的表現,靠自己才是堅強

這是一種社會灌輸的錯誤觀念。尋求心理治療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勇敢。承認自己需要幫助,是面對真相的開始。就如同身體生病需要醫生協助,心靈受傷也需要專業支援。真正的堅強,是願意走向療癒,而非壓抑與逃避。


結語:心理治療的真正價值,是讓你回到自己

心理治療不是奇蹟藥方,而是一段回歸真實、面對內在、重建力量的旅程。如果你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情緒的低谷,請記住:療癒不是一人之路,你不需要獨自承擔。


給願意走上療癒旅程的你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為何心理治療短暫有效但反覆發作?破解療效不持久的真正原因

在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中,許多人或許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明明治療當下感覺有效,情緒也得到緩解,但為何過不了多久,問題卻又再次出現?是否表示治療無效?還是自己根本無法改變?

其實,這些困惑和現象並非個別個案。它們反映出一個值得深思的核心議題——心理治療的效果,為何無法持久?要真正破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傳統治療模式的侷限出發,進一步探索潛意識與原生家庭對我們心理狀態的深層影響。


認知治療:有效但僅止於表層調整

以焦慮症為例,一位女士因為男友未即時回覆訊息,便陷入深深的不安與猜疑,擔心對方不再愛她或另有關係。這種典型的「自動負面思維」是認知行為治療(CBT)所著力調整的對象。

治療師會引導她從不同角度理解情況,例如男友可能正在工作、手機太多訊息等,以修正她扭曲的想法。這類方法的確能產生正面效果,當下情緒得以平復,焦慮減輕。

然而,這些改善往往是短暫的。當生活中再次出現類似情境時,她仍可能陷入同樣的情緒迴圈。這說明問題的根源,未必只是思維層面的偏差,而是更深層的內在創傷尚未被處理。


潛意識的印記:無聲的情緒記憶如何主導行為

心理治療效果之所以無法持久,關鍵往往在於「潛意識能量結構」未被轉化。潛意識並非虛無飄渺的概念,而是儲存我們早年經驗、創傷與未完成情緒的重要層面。

以上述女士為例,經深入探索後發現,她在嬰兒時期曾與母親長時間分離,這段經歷未被記憶但已深深烙印於潛意識中。當年對安全感的渴望與剝奪,轉化成日後對伴侶回應的強烈敏感與焦慮。

這種情況下,單靠認知層面的修正,無法觸及根源性的情緒能量。只有當潛意識層面的創傷被看見、被接納並被轉化,行為模式才有可能徹底改變。


原生家庭的隱形牽連:海寧格的洞見

德國心理治療大師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創立的「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理論指出:人類的行為與情緒,往往受原生家庭與祖先歷史的無形影響。

這不僅僅是家庭教育的影響,更是一種「系統性牽連」——我們潛意識地承接家族中的情感債務、未完成的悲劇,甚至包括已故成員的命運。

例如,有些人情緒低落、人生停滯,實則與其對父母的抗拒有關。抗拒生命的源頭,將會導致與自身的生命能量斷裂,進而失去面對人生挑戰的力量。


真實案例:從購物狂到內在平靜的轉化之路

另一位女士,長年患有購物成癮,每月花費大量金錢購買不必要的物品,家中堆積如山。傳統治療未能奏效,直到進行潛意識探索與催眠回溯後,才揭開真相。

原來她嬰兒時期曾因感染被送進隔離病房,長達一個月無法與母親接觸。這段與母親分離的經歷在潛意識中形成強烈的恐懼與孤單感,成年後透過不斷購物來填補內在空虛。

當她透過催眠重返當時的情境,與「內在媽媽」完成擁抱與連結後,那份深層的不安被轉化為安全與接納。僅僅一次療程後,她購物的衝動明顯消退,生活也逐漸回歸穩定。


當心理治療無效時,下一步該怎麼做?

若你也曾在心理治療中短暫見效,但問題總是反覆,不妨思考以下幾個方向:

  • 是否只停留在「想法修正」層次,尚未處理潛意識的情緒記憶?
  • 是否忽略了與原生家庭之間的未解關係與情感牽連?
  • 是否願意進一步探索內在創傷,讓潛意識真正被療癒?

現代心理療法已逐漸從單一技術走向多元整合。除了認知行為治療之外,催眠治療、家庭系統排列、內在小孩療癒等,皆為有效整合潛意識與家庭系統的工具。


結語:持久療效的關鍵,是深入內在與回到根源

心理治療並非失效,而是方法是否適合與是否觸及關鍵層面。若只是處理表面的想法與情緒,短期內可能見效,但長期來看,仍容易反覆發作。

唯有回到潛意識與原生家庭的層次,才有機會重建穩定的內在結構,真正迎向轉化與自由。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潛意識與家族的秘密】找出你活得很累的根源

你是否曾經感到,生活過得非常吃力,工作壓力沉重,與伴侶、子女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每天醒來,心裡只剩下一句「我好累」,甚至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

這種深層的疲累感,並不代表你不夠努力或沒有能力。很多時候,背後真正的原因,來自於「潛意識與家族的秘密」的影響。本文將引領你從潛意識出發,重新認識生活中的壓力和重複的困境,並指引你如何真正釋放內在壓抑,找回人生的熱情與自由。


什麼是「潛意識與家族的秘密」?

潛意識是我們內在世界的隱藏部分,儲存著童年時期的情感創傷、被忽視的需求,甚至是上一代家族成員未曾解決的情感負擔。這些未被覺察的隱形糾結,會默默主宰我們的行為模式與人生方向。

例如:

  • 你小時候渴望父母的擁抱,卻換來責備或忽視;
  • 你長大後表面上堅強,內心卻背負著家族無形的壓力;
  • 你在婚姻或親子關係中,不自覺地重複著父母的關係劇本,感受到無力與失落。

這些「家族的秘密」藏在潛意識深處,讓我們一直以來都在「無意識地承擔」上一代的未完成課題。


為什麼總是重複「活得很累」的命運?

當我們的潛意識充滿了童年的創傷和家族的負面能量時,就好像一個看不見的繩索,拉住我們無法向前。

例如:

  • 你可能無意識地模仿父母「辛苦賺錢、總是付出」的模式;
  • 你可能感覺到婚姻關係裡的無力,因為潛意識早已認定「婚姻是不幸福的」;
  • 你甚至可能承擔著上一代的貧困或病痛,讓自己總是停留在無盡的壓力輪迴中。

當這些深層信念未被釋放時,你就很難真正享受生活的熱情和幸福。


【學員故事】從家族束縛到自由流動

曾經有位學員 Winnie,在參加整合心理治療課程之前,覺得生活一片混亂。她的家庭四分五裂,兒子的情緒問題讓她幾乎崩潰。透過課程,她開始理解並釋放內在承擔的家族包袱。一步步地,她和家人的關係修復了,兒子也找回了人生方向。她說:「當我學會真正面對潛意識的秘密,生活開始變得輕盈和自由。」


如何改寫「潛意識與家族的秘密」?

改變不只是靠意志力硬撐,真正的轉化,來自於療癒內在深層的情感結構。

✔️ 看見: 理解童年創傷與家族影響,承認它們的存在。
✔️ 釋放: 透過心理療癒與家族排列,釋放承擔的負面能量。
✔️ 重建: 重新連結內在的力量,重拾自我價值與幸福的能力。


讓自己重新活出生命的意義

或許你一直以來都覺得「我應該堅強」,但真正的堅強,是承認內心的脆弱和壓抑,並勇敢踏上療癒的旅程。當你願意解開「潛意識與家族的秘密」時,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生命可以如此輕盈、自由與豐盛。

如果你想更深入體驗這樣的療癒旅程,歡迎點擊以下連結,了解更多整合心理治療的資訊,或參加我們即將舉辦的課程,與更多夥伴一起,找回屬於你的生命熱情與意義。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Money Container:解開潛意識與財富的關係

在現代社會,許多人努力賺錢卻始終無法累積財富。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切可能並不是因為外部的環境,而是潛意識裡的「金錢容器(Money Container)」大小,決定了你能擁有的財富?

潛意識與財富:Money Container 的概念

Money Container 是一個隱藏在潛意識中的「財富容器」。這個容器的大小,決定了你能夠吸引和累積多少財富。如果一個人的 Money Container 很大,就像是一個蓄水池,能夠源源不絕地接收金錢能量;但如果 Money Container 很小,即使再努力,錢也會很快流失。

這個概念並不只是理論,而是根植於我們的「福力」。在我多年的心理治療和研究中發現,福力來自三個層面:身、心、靈。

1️⃣ 身體層面:健康與能量

從最基本的身體層面開始,當一個人健康、有活力、有魄力的時候,財富自然也會跟著來臨。在中國道家文化中,當一個人「精氣神」充足,能量流動良好,自然就會擁有賺錢的體力與意志力。

2️⃣ 心理層面:人緣與心輪

心理層面,特別是人際關係,對財富的積累有直接的影響。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過,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就看他有多少貴人與善緣。這其實與我們的「心輪」密切相關——心輪打開的人,懂得愛人、同理他人、為別人設想,自然會吸引更多支持與機會。

反之,若心輪閉塞,經常感覺與人有距離,自然也就缺乏協助與合作的力量,無法在財富路上順利前進。

3️⃣ 靈性層面:內在信念與善行

靈性是決定 Money Container 能否持續擴大的關鍵。靈性高的人,會自然吸引更多財富機遇。反之,靈性弱、信念負面的人,即使拼命努力,也會發現總是功虧一簣。

有趣的是,很多時候,靈性體現於一個人的善行與福德。例如,正賢法師分享的一個故事:同一個產品,兩個不同的人去推廣,結果截然不同。後者能成功賺大錢,原因在於他平時行善積德、擁有強大的福報,這讓他的 Money Container 不斷擴大,輕易承接財富流入。

積累福德:擴大 Money Container 的關鍵

從佛法與心理學角度看,想要擴大 Money Container,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種下「善種子」。無論是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還是對父母、祖先保持敬愛與感恩,這些都會在潛意識層面,累積起巨大的福德資糧,讓金錢能量源源不絕地流入。

就像我曾經的老師 Jess Michael 所說:「想要擁有更大的金錢容器,就要先讓自己成為一個能承接更多福報的人。」

直覺與靈性:潛意識與財富的隱藏力量

在我的培訓與心理治療經驗中,發現另一個關鍵——直覺。根據德國社會學家對全球超級富豪的研究,許多成功人士在決策時,直覺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種源自潛意識的靈感,往往比理性分析更快速、更直接,成為成功致富的關鍵秘密。

直覺、善念、感恩與敬愛,最終共同構成了潛意識深層結構,決定著你的 Money Container 是否足夠大,足以承接豐盛的人生。

小結與行動:改變從「內」開始

潛意識與財富,其實是一個循環。當我們懂得清理內在障礙、打開心輪、種下善種子,自然就會改變我們的金錢能量場,讓財富更加輕鬆地流入生命中。

Money Container 並非無法改變。當你有意識地關注自己內在的身、心、靈三層面,並學會善用直覺與感恩心去連結福德,人生的財富流向自然會發生質的飛躍。

💡 下一步:重設你與金錢的潛意識關係

如果你曾經:

  • 總是留不住錢
  • 害怕擁有太多錢會帶來問題
  • 在金錢關係中反覆受傷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不是你命不好,是潛意識在默默毀掉你的人生

為什麼人生總是困難重重?

你是否曾懷疑,為什麼無論多努力,人生仍然卡住不前?

事業沒有突破、家庭充滿衝突、夫妻關係不和諧、孩子情緒失控、人際關係複雜混亂,甚至自己長期情緒低落,感到筋疲力盡……

很多人會以為是「命不好」,但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你的潛意識在背後默默主宰著一切,而你完全沒有察覺。


命運背後的潛規則:潛意識如何塑造人生

我從事心理治療超過 25 年,見證過無數個案。

很多人的「命運」其實並非巧合,而是一種早已植入潛意識的心理模式。這些模式,往往源自童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甚至整個原生家族的影響。

  • 小時候缺乏關注的人,長大後容易在感情中不斷討好尋求愛。
  • 長期被否定的人,容易自我懷疑,難以建立真正的自信。
  • 情緒不穩的父母,會讓孩子提早成為照顧者,扛起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導致成年後長期處於「沒力量、沒活力」的狀態。

這些內化的潛意識模式,一直影響著我們面對壓力、人際關係與選擇的方式,也正是我們表面所謂「命運」的根源。


潛意識忠誠:你是否正在重複家族的命運?

從家庭系統排列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都與其家族能量場深度連結。

我們的潛意識,常會出現一種叫「無意識忠誠」的現象:

  • 對於父母、祖先的困苦、失敗、貧窮,我們會無意識地重複,彷彿這樣才是一種忠誠與歸屬。
  • 例如:你財運總是不好,可能是你在忠於祖父一生的貧窮;你在感情中總是被拋棄,可能是你在複製母親婚姻的悲劇。

這種潛意識的忠誠,讓人一再重蹈覆轍,無法走出家族的痛苦劇本。


真實個案:從潛意識牽連中解放

有位女企業家,事業拼搏多年,卻總在關鍵時刻被團隊背叛,金錢流失,始終留不住成果。

透過家庭系統排列療癒,我們發現她的父親與祖父也曾因戰亂與家族糾紛而失去所有。

她的潛意識,一直在「忠誠地」重複這段命運。

在療癒過程中,她與父親與祖父展開深層內在對話,釋放情緒枷鎖,重建金錢與權力的正面連結。

幾個月後,她不僅重建事業,更獲邀成為跨國企業的董事。


潛意識可以療癒,命運可以改寫

潛意識就像一部自動運行的劇本,寫滿了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與牽連。

當你願意深入覺察,透過整合心理治療的陪伴,看見並放下那些屬於父母、祖先的「命運行李」,你就能釋放被壓抑的能量,活出真正屬於你的人生。

療癒的過程就像一場心靈手術,觸碰深層、釋放情緒、重建力量。

你會驚訝地發現:當你釋放家族的枷鎖,你的選擇會改變,你的能量會流動,你的命運也會開始轉向。


你準備好重寫命運劇本了嗎?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錢總是留不住? 原來你早已有了排斥金錢的潛意識

你有以下情況嗎?

  • 明明努力工作,但總是存不到錢?
  • 剛收到收入,錢就像流水一樣很快花光?
  • 投資或合作總是失利,甚至被朋友借錢後無法討回?

如果以上情況對你來說似曾相識,很可能是因為你內在潛藏著一個無形的金錢排斥信念系統,它在你不知不覺中,主導著你對金錢的行為與情緒,甚至影響你的一生財富命運。


錢,是一種能量,也是一面鏡子

錢不單是交易的工具,更是一種能量的顯化。

你對金錢的看法,反映著你對自己的價值、自我肯定,以及你是否允許自己「擁有」。若你的潛意識深處,對金錢帶有負面情緒,例如:覺得錢是骯髒的、賺錢很辛苦、有錢人都不快樂,那麼這些信念就會阻礙金錢自然流入你生命中。


這些「金錢排斥程式」從哪裡來?

1. 成長中的財務創傷

你曾否經歷過:

  • 被人呃錢、投資失利、經商破產?
  • 家庭成長過程中,父母因為錢爭吵不斷?

這些情境會令潛意識將金錢與痛苦、失敗畫上等號。當你內心相信「錢=傷害」,就會自然地將錢推開。

2. 原生家庭的金錢觀複製

如果父母總是說:「賺錢好辛苦」、「唔好亂咁使錢」,那麼你從小就會植入一個潛意識信念:賺錢是辛苦的,擁有錢是不容易的

甚至,有些人會因為對父母的潛意忠誠,而不自覺地複製他們的財務命運——不論賺多少,最終都會「還原」到貧窮的狀態。


潛意識如何影響你的財務選擇?

  • 有些人經常「誤信錯人」、借錢不還,其實是潛意識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太多。
  • 有些人一有錢就亂花,其實是潛意識在「排走金錢」,維持熟悉的匱乏感。

換句話說,問題不在表面財務管理,而是在深層的內在信念程式


實例分享:一個家庭排列中的財富糾纏

有位來求助的女士,做生意多年,卻總是在關鍵時刻失去夥伴、損失金錢。經由家庭系統排列發現,她的父親與祖父皆因財產爭執而失去所有。

她無意識地「忠誠地複製」了祖先的命運,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配留住財富。當這一層覺察被解開,並進行情感釋放與家庭修復後,她的財務狀況快速改善,短時間內成為公司董事。


如何清除潛意識的金錢排斥?

1. 意識到自己對錢的真實信念

寫下你對「錢」的直覺想法,例如:

  • 錢是…
  • 有錢人…
  • 賺錢一定要…

你會發現,這些信念很多並不來自你真正的選擇,而是來自家庭、社會或過去創傷。

2. 療癒與金錢有關的情緒與記憶

包括:內疚、自責、羞恥、恐懼、無力感等。這些情緒會形成金錢的「能量封鎖」,需要透過心理治療或深層對話釋放。

3. 與金錢建立新的情感連結

就像對待一位老朋友,每次收到錢或用錢時,說:「謝謝你,錢。」讓金錢感受到你的歡迎與感恩,而不是批判與排斥。


💡 下一步:重設你與金錢的潛意識關係

如果你曾經:

  • 總是留不住錢
  • 害怕擁有太多錢會帶來問題
  • 在金錢關係中反覆受傷

那麼,是時候深入探索你與金錢之間的潛藏信念與情感模式。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如何讓金錢主動靠近你?了解金錢作為能量的秘密

為什麼我們努力賺錢,財富卻總是留不住?

在我從事心理治療與培訓的多年經驗中,遇過不少人因為「錢」而充滿煩惱。

有些人拼命工作卻總是入不敷支,有些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就卻仍陷入財務糾紛,有些人則發現無論怎麼努力,財務狀況總是不理想。

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往往不是理財技巧不夠,而是我們與金錢的內在關係出了問題


中文「錢」字,隱藏著一場戰鬥

大家不妨想一想,「錢」這個字怎樣寫?左邊是「金」,右邊是兩個「戈」,意思就是戰鬥。

下方的「戈」,代表的是外在的戰鬥:市場競爭、業務挑戰、賺錢的辛勞。

但上方那場「仗」——內心的戰鬥,才是更關鍵的一仗。

很多人外在看似成功,內心卻對金錢懷有恐懼、抗拒、甚至罪惡感。

這場心理上的對抗若沒打贏,財富也很難真正留下來。


錢到底是什麼?它是能量的顯化

錢,其實是一種能量。

試想像:一筆離婚贍養費,對收款者來說可能帶著悲傷與怨恨;但一筆來自摯愛親人遺產的金錢,則可能蘊含著深深的愛與祝福。

同樣是錢,能量卻截然不同

每一筆錢,都攜帶著它曾經的情緒能量。若我們對金錢總是充滿批判、厭惡與排斥,錢自然也不會願意靠近我們。


改寫金錢關係的關鍵:感恩

我有一位來自日本的財富教練老師 Ken Honda,他的導師正是有「日本巴菲特」之稱的竹田和平先生。

他曾經問竹田老師:「你能不能教我一個方法,可以快速累積財富?」

老師微笑著回答:

「很簡單,每次你用錢,或收到錢的時候,真心對它說聲——阿里嘎多(ありがとう,日文的『謝謝』)。」

原來,感恩,是與金錢建立正向連結最有效的方法

當你吃完一頓美味的晚餐、付款時對金錢說:「謝謝你讓我享受這一餐。」

當你收到收入時說:「感謝你錢,讓我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

這些真誠的感恩,會在無形之中轉化金錢的能量場,也轉化我們自己的吸引力。


多謝的力量,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竹田和平先生有一間餅乾工廠,每天在工廠內播放一首不斷唱著「ありがとう(謝謝)」的兒歌。

他相信,這些「被感恩包圍」的餅乾,在吃進人們肚子後,會改變他們的磁場,讓他們感受到更多愛與喜悅,也讓他的事業獲得巨大的成功。

這也印證了:

錢,也像一位朋友。若你總是對他冷淡、嫌棄,他自然不願與你親近。 但若你每天對錢說「謝謝」,他會更願意走近你、陪伴你、祝福你。


小練習:錢錢,我謝謝你!

不妨從今天開始,每當你:

  • 付錢的時候,說:「錢,謝謝你讓我享受生活。」
  • 收錢的時候,說:「錢,感謝你來到我生命中。」

這麼做看似簡單,但改變的是你與金錢的能量關係


下一步:療癒你與金錢之間的隱形糾纏

很多與金錢有關的負面信念,其實與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家庭中對金錢的態度、爭執、匱乏經驗,深深印刻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

這些潛藏的糾纏若不被看見與轉化,即使你再努力賺錢,金錢也可能像流水一樣悄悄溜走。

我會在下一集分享更多如何療癒這些原生金錢印記的深層方法,記得關注我們。


💡讓金錢開始喜愛你

如果你:

  • 賺錢總是辛苦,錢總是留不住
  • 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財富
  • 對錢有罪惡感、矛盾感

這些都可能是金錢能量與內在信念不協調的信號。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為什麼我總是怕被拋棄?揭開焦慮型依戀的內在模式

一、愛裡的不安,從何而來?

你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在感情中投入全部,卻總是感覺得不到回應?明明只是對方一時未讀未回,你卻焦急不安,甚至懷疑對方是否不再愛你。

這種對愛情過度敏感與擔憂被拋棄的狀態,可能源自一種深層的情感模式——焦慮型依戀人格。這並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從童年經驗所衍生出的潛意識反應。


二、什麼是焦慮型依戀?

焦慮型依戀(Anxious Attachment)是心理學中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所描述的一種情感傾向。由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在 1950 年代提出,該理論指出人類對愛與連結的渴望如同食物與睡眠一樣,是基本的生存需求。

如果一個人在嬰幼兒時期,與照顧者(如父母)的關係忽冷忽熱、不穩定,便容易在潛意識中種下對「愛不可靠」的信念。

焦慮型依戀的主要特徵包括:

  • 強烈渴望被愛,卻經常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 情感上高度依賴伴侶,極度害怕失去
  • 經常需要對方不斷回應與確認愛的存在
  • 因為小事(如訊息未回)而情緒大幅波動

三、這些反應,其實是內在小孩的呼喊

這些行為表面上看似「過度反應」,其實是內在小孩仍然活在那段不被穩定愛對待的過去。

童年的創傷可能包括:

  • 被忽視、不被肯定的成長經歷
  • 父母情感冷淡或情緒不穩定
  • 遭受過背叛、拋棄或忽略

這些經驗會在潛意識中植入一種信念:「我要表現得更好,才能不被離棄」。長大後,我們便會在親密關係中不自覺地重演這種討愛模式。


四、焦慮型依戀如何影響感情關係?

焦慮型依戀者常常在戀愛中經歷以下情境:

  • 害怕提出自己的需要,擔心對方覺得自己「太煩」
  • 即使受傷也不敢離開,只求對方不離棄自己
  • 明知對方態度忽冷忽熱,仍苦苦守候

這類型的人很容易陷入「過度付出 → 情緒耗盡 → 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

更令人痛心的是,焦慮型依戀者常吸引逃避型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的伴侶。這些人本身害怕親密與情緒表達,與焦慮型依戀者形成「一追一逃」的動態,彼此折磨。


五、愛與安全的重建:如何療癒焦慮型依戀?

真正的轉化,來自內在的修復,而非外在尋找「更好的人」。以下是幾個幫助療癒的方法:

1. 與內在小孩建立連結

閉上雙眼,回想那個在愛裡總是害怕被遺棄的自己。 對他說:

「你沒有做錯事,你值得被好好愛。」

用溫柔與耐心,陪伴這份曾被忽略的情緒。

2. 建立內在安全感的練習

每天早上對著鏡子,堅定地看著自己說:

「我值得被愛,我不需要證明自己才配得愛。」

透過重複的自我肯定,重塑內在的價值感與穩定感。

3. 理解與接納自我情緒

允許自己焦慮、不安,並非脆弱,而是內心真實的訊號。 當你願意誠實面對內在的需求,你便開始真正地愛自己。


六、重新相信愛,是一場勇敢的旅程

焦慮型依戀並不是無法改變的宿命,而是一段等待被理解與療癒的生命經驗。

當你開始看見並擁抱自己過往的創傷,並學會溫柔地愛自己時,你將發現:真正的親密關係,是從自己開始。


如果你渴望擁有穩定的愛與關係,我們願意陪伴你走過這段旅程

無論你正在經歷:

  • 害怕被拋棄、極度渴望確認
  • 感情中反覆受傷、不斷質疑自我價值
  • 無法擁有安心、穩定的關係

這些都可能是潛意識中的依戀創傷正在發出療癒的訊號。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內在小孩的呼喊:為何你總是愛錯人?

你總是愛錯人,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好

你是否曾經一次又一次深愛著不適合自己的人? 即使付出所有關心、體貼與包容,最終卻只換來冷漠、失望,甚至是被拋棄?

當這些挫折不斷重複出現,你或許會開始懷疑:

  • 我是否不值得被愛?
  • 是否命運註定,自己無法獲得幸福?

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歷,請記住,問題並非出於你不夠好,而是在於內在小孩仍然受困於過去的創傷之中。


什麼是內在小孩?為何影響如此深遠?

內在小孩,是我們心靈深處那個曾經渴望愛、渴望安全感的小小自己。

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第一所情感學校,但若這個環境充滿冷漠、責備、控制或忽略,內在小孩便會形成深層信念:

  • 我不重要
  • 我必須付出、討好,才能獲得愛
  • 愛只會帶來痛苦與失望

這些信念深藏於潛意識之中,影響著我們長大後選擇伴侶及經營關係的方式, 使我們不自覺地重複著痛苦的愛情模式。


潛意識的劇本:為何你總是吸引錯的人?

在潛意識層面,熟悉的痛苦感覺反而成為一種扭曲的「安全感」。

  • 如果童年經歷的是被忽略、被拒絕,那麼成長後,即使遇到真正愛自己的人,也可能因不習慣而本能地抗拒與逃避。
  • 潛意識會「認得」那些帶來熟悉痛苦的人,並下意識地被他們吸引。

因此,愛錯人,並非因為選擇錯誤,而是內在小孩仍在尋找熟悉的劇本。


走出痛苦循環:聆聽並療癒內在小孩

改變,並不是從外在尋找「更好的人」開始,而是從內心重新擁抱那個受傷的小孩開始。

1. 溫柔擁抱內在小孩

靜下心,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小時候的樣子。 對那個小小的自己溫柔地說:

「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你本來就值得被愛。」

用雙手輕輕觸摸心口,讓內在小孩感受到,你現在願意守護他,不再讓他孤單無助。

2. 鏡子練習:每天練習自我肯定

每天早晨對著鏡子,凝視自己雙眼,練習說:

「我無條件地愛你、支持你,你值得被愛。」

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將一點一滴改變你對自己的認知與感受。

3. 睡前心語:植入新的愛與價值信念

臨睡前,在心中對自己輕聲說:

「我值得被愛,不是因為完美無缺,而是因為我是真實且溫柔的存在。」

潛意識會在你熟睡時慢慢吸收這些溫暖的訊息,為你的內在世界帶來根本性的修復與重建。


真正健康的愛情,從療癒自己開始

真正健康的愛情關係,從來不是以討好或犧牲換取的,而是根植於一種信念:

「我本來就值得被愛。」

當你由內而外相信自己有資格獲得愛與幸福時, 你會自然吸引那些懂得尊重、珍惜你的人, 不再困在痛苦與失落的循環之中,而是與愛同行,開展幸福的人生旅程。


如果你也渴望重新學會愛自己,我們願意陪伴你走這條路

無論你正在經歷:

  • 總是愛錯人、反覆受傷
  • 難以相信自己值得幸福
  • 無法建立深度而安心的親密關係

這些都可能是內在小孩在呼喚著療癒的訊號。

如果你也正面對情緒困擾、關係問題,讓我們陪你一起走過療癒的路

無論你正在經歷的是:

  • 情緒低落、焦慮壓力、身心失衡
  • 重複失敗的關係、家庭衝突
  • 覺得命運總是作對、努力沒有結果

這些都可能是潛意識深處的創傷在發出求救訊號。

💖 我們誠摯邀請你踏上這條療癒之路,讓自己重新擁有幸福與自由的權利。

我們提供的整合心理服務包括:

🔹 一對一諮詢 — 度身訂製的療癒對話,幫你看見問題根源
🔹 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 — 揭開潛意識中的糾纏與忠誠
🔹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陪伴計劃 — 為自己也為他人照亮轉化之路

📢 更多心理成長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ispinstitute
🌐 官方網站: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www.ispti.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及整合心理治療中心:www.hkfcip.com
🔹 香港家庭系統排列學院:www.hk-ifc.org

X

忘記密碼?

加入我們

× Whats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