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Newsletter issue 41 – 當代人類困境與出路(四)

當代人類困境與出路(四)

在較前的篇幅我曾說過當代人類普遍正處於後現代主義描繪的生命意義失落的處境。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心理調查,內容就是有關城市人心靈的空虛情況。其中一位調查人員在電話中詢問及跟蹤一位受訪者。以下是大致上的內容:

調查人員:「你現在在幹嗎?」

受訪者: 「上班。」

調查人員:「上班感覺怎樣?」

受訪者:「無癮極了,枯燥乏味。」

調查人員:「你希望幹點什麼?」

受訪者:「再等兩小時下班就好了,我可以和同事一起去酒吧。」

兩個小時後,調查人員又打通了他的電話: 「你現在在幹嗎?」

受訪者:「和同事在酒吧,感覺該好些了,還是很無癮,都是些無聊的話題,我正打算去找女朋友。」

過了一小時,調查人員又再次撥通了他的電話: 「和女朋友在一起快樂嗎?」

受訪者:「別說了,煩死啦。剛說話時,有個女同事打來電話,詢問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女朋友硬是要我交代是不是已有外遇。你說煩不煩?算了,我還是回家休息吧。」

到了晚上,調查人員又打電話給受訪者,這次受訪者先開口說 :[別問了,很無癮,雜誌翻完了,影碟看完了,有點寂寞。」

調查人員:「那你想怎樣?」

受訪者:「還是上班好,明天工作努力點,好讓薪水多增加點。」

這並不是一個讓人發笑的故事, 而是一個真實的個案, 你有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這個人的影子, 我亦相信在你身邊有難以計量的這類人存在,看看星期一上班時候地鐵車廂內一個個沒有表情的打工一族便可知道。當代人類大多已被現代文明肢解, 生命遠離了本體, 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失去了本來已經具有的喜悅和創造力, 唯有無奈地跟隨大部分人的方式透過認同各種各樣的外物來安頓心靈,可是內心仍然枯竭,這樣只會反而增加內心的空虛寂寞,一個失去母愛的小孩又怎可能不斷食波板糖或各種零食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呢?看看所有的小孩,他們並不需要尋找什麼代替品來填補心靈,他們也不需要達成些什麼目標才能快樂起來。對孩子來說,存在的本身已帶來無上的喜悅,當他們懷著好奇心睜大眼睛看著正在吸吮花粉的蝴蝶已令他們興奮不已,在沙灘海邊玩弄著海水已足以使他們開心一整天,孩子純真的本性與整個存在合一,他們的生命沒有半點虛假造作,沒有需要在任何人面前表演以獲取認同,他們的生命是自然和自發的,他們的心就是整個宇宙。一個人要得到真正的快樂唯有鼓起勇氣摧毀一切做給別人看的偽裝,忠誠地回歸自己最純真的本性,這時候,這個人便是一個真人,他人生的每一個面向完全是最自然的本性的流露。

你或許會認為做一個真人不切實際,你可能會在想難道每個人不需要上班幹活嗎? 難道每個人不需要看老板的面色嗎?成人怎可能像小孩一樣無憂無慮地玩樂呢?對你的想法我完全明白,可是我想告訴你這就是當代人類無法快樂起來的原因。現代文明(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理性主義、科技主義)已徹底洗了人類的頭腦,奪走了人類本自具有的純真本性和彰顯奇蹟的能力,使我們變成了資本家的廉價奴隸。很多人入大學選擇主修那一科,或者畢業後找那一種工作都只是基於考慮出路與能否賺錢等現實利益為最主要因素,他們已無意識地妥協,把自己的生命商品化,以迎合市場的需要。當代人類的生活只是企圖滿足身體層面的需要而忽略靈魂的渴求。究竟自己的真正的興趣和潛能在那裡?有什麼事情可以引發自己的熱情?有什麼東西是自己發自真心去做以致連時間也會忘掉?這些問題大多數人不會問,也不夠膽問,就算知道答案也不敢嘗試,因為一直以來人們已被父母、學校、社會訓練到只信任外界的聲音,對內裡最真的本性則全盤否定,我們說服自己還是現實一點好,久而久之,生命變成只是無盡機械式的重複和無休止的壓力和競爭,這樣的生命不能算得上是真實的生命,人們又怎可能活得開心和自信呢?

每個人來自本體,我們都是本體某一個面向的呈現。本體是具足一切的,你的生命本身亦必定含藏本體的某一種性質或傾向。每個人來到這世上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這種天賦的潛在能力找出來,並順著它指示的方向發展生命。多數人都需要獨自去發現自己的潛能,父母大多幫不了忙,因為他們的頭腦亦被社會生硬人為的意識同化,連他們自己也認為讀書只是為找到份好工作的時候又怎可能告訴孩子的潛能在那裡呢?又怎可能叫孩子忠於自己的聲音呢?

要忠於自己的真理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是一場冒險,一場英雄之旅,回報亦當然是相當豐厚的。當一個人發現了自己的潛能並鼓起勇氣把它與人生的使命結合,他生命的管道便打通了,本體奇妙的能量便會在他的生命中沿沿不絕地流過,他便會發現生命不再是空虛無聊,而是充滿了狂喜和處處體現奇蹟。他的生命變成了發現本體的奧秘並向世人展示出來的一個旅程,就像那些孩子以好奇心發掘大自然的奧秘一樣,這種生命怎可能叫人不興奮呢?人類歷史中各個領域包括藝術、科學、哲學、宗教、心理學、政治等偉大創作和成就的靈感和動力都是來自本體的場域。當你開始看透這一切,覺醒之光便會在你內心燃點起來,你不再企圖透過認同外物來尋找自己,你不再是奴隸而是主人,你於是開始踏上回歸自己本來面目的道路,一個全新的世界將會在你面前展開,世界亦將因你而改變。

自我的傲慢心理

自我的另一個特點是傲慢,因為自我總是把自己看成為世界的中心,看看頭腦裡面每個片刻的思維都是圍繞自己的課題便可以得知。可能這一刻想著如何向那個曾傷害自己的人報復,下一刻想著怎樣才可以成為市場的最大贏家,再下一刻又可能在想要使用什麼策略盡快把那個心儀對象據為己有……自我的工作不是要壯大自己便是要削弱別人,兩者同樣是要製造比別人優越的感覺:我的事業比你更大,財富比你更多,我比你擁有更多名銜,我知道的事情比你更多,我擁有的女人比你的女人更漂亮,我的男人比你的男人更有權勢,我的辯才比你更好,我的心態、手段比你更強……自我不可能容許別人比自己強大,否則他紮根於外相的存在感便會受到動搖,這對於自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為什麼當代人類有那麼多的焦慮和壓力?美國人曾經擁有很多金錢,多姿多采的物質以及性生活,可是美國已成為全世界最不快樂的國家。大多數人內心都被自我控制,充滿了無休止的計算、比較、猜度、攻擊……原本清淨純樸的心靈被多如塵埃的煩惱污染,這種違返自然的心識也許會帶來物質上的成功,卻絕對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快樂。

自我相當狡滑,在某些弱勢的情況之下, 自我會使用假裝可憐的謊言迷惑對方, 一個強調自己是受害者的人其實擁有強大的自我, 他/她只是在企圖利用你的憐憫及內疚之心來證明他/她是對的,你是錯的。這種策略相當高明,尤其是對那些心地善良、心軟,或很有愛心的人最為有效。被控制的人會產生一種罪惡感,或者憐憫之情,一旦你認同了這種感覺,你便會失去力量,你所把持的真理亦會隨之被對方奪走,對方的自我亦能夠即時被強化。對於某些人特別是某些女性來說, 認同了自己是受害者的角色已成為了她們自我的主要組成部分,這類人在關係中經常表現出抱怨、發牢騷和責罵對方的不良習氣,她們表面上對伴侶很不滿,但內裡卻非常享受,因為每一次的抱怨都是削弱對方力量的機會,每一次的指責都是強大自我的過程,這種女人通常有一些條件,例如美貌或個人魅力來捆綁伴侶,使對方縱使痛苦亦甘願留下來繼續被她們虐待,就像上了毒引一樣,那些無知的男人卻一廂情願地相信可以透過愛情改變對方的性格。

不管是男人或女人,美麗的外表背後倘若是一顆貢高我慢的自我心,這種美就不是一種純淨的美,因為它混雜著欲望、虛榮和迷惑別人的邪迷心。這種特別的心識在這個受到污染的世代隨處可見,只要看看市面上的八卦雜誌便可找到很多。它是心理學家容格(Carl G. Jung)所描述的人類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 mind)中的一種原型(Archetype)。這類人大多魔力無邊,他們的美最初會引來很多異性的愛慕和追求,可是基於萬法由心生的道理,被吸引過來的愛也同樣是不潔淨的。時間一久,兩顆不潔淨的心必定會產生痛苦,而且那個愛戀的對象愈美麗愈迷人,日後便愈痛苦,自我從來只會在關係中製造痛苦,他們的自我不旦截斷了與伴侶之間的愛,還把愛推往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恨。他們的美並非一種福氣,而是吸引冤親債主來傷害他們的一個咀咒,這類人的感情生活一般都很混亂和痛苦,一個內心不潔淨的人怎可能會幸福呢?他們到頭來始終會被別人拋棄,生命剩下的只有無盡的空虛、寂莫和怨恨,最嚴重的個案會扮演復仇女神的角色,無意識地不斷尋找新的目標報復,結果把自己推落萬劫不復的境地,這完全是自作自受,這類人除非痛到不可再痛下去,或者懂得懺悔改過,否則他們只會一直把責任推禦給別人或命運,一生也活在「紅顏薄命」的自怨自艾心理上。

自我就是你的人格(personality)。這個詞出自拉丁文persona,意思是演員的面具, 它是社會給你戴上的面具,每一個人都只是演員,一生都在上演虛假的人生。人格就像中國川劇的藝術「變臉」一樣, 隨時隨地能夠變出多款面譜,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被訓練出來的。對任何人來說自我或人格是一個持久的無意識運作, 他相當隱閉及聰明,除非擁有高度的內省和覺知能力,否則他極難被覺察出來。伊索寓言中就有一則故事:

狐狸與豹爭辯他們兩個誰比較美麗,豹炫耀牠皮上的花紋斑點,狐狸卻說:「我的美麗不是在身上,而是在心裡,因此我比你不知要美麗多少倍。」

自我甚致會以最聖潔的東西美化自己內心的形象。也許你比別人看更多佛學的書, 也許你比別人做更多的坐禪,也許你每天都看聖經向與上帝祈禱,也許你每逢初一十五食齌,可是你能夠肯定這種感覺不是讓你看起來比別人更高尚更有靈性嗎? 你能夠肯定你的作為沒有絲毫成分是為了滋養自我良好的感覺嗎?你能夠撫心自問你的動機不是為了平衡罪惡的心理?我要指出對很多虛偽的人來說,宗教只是一個掩飾自己罪惡心的美麗謊言,就像國王的新衣一樣,那些人會對自己說::「看!我每星期都返教會,我每星期都返佛堂,我是多麼善良和神聖的人!」他們可是轉過頭內心便咀咒那個渾蛋,或在電話說別人是非,或承諾了別人的事不對現,或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打擊別人,或瀏覽色情網頁或利用知識證明自己是一個有料的人……你有看見自我的虛偽嗎?對於一個很自我的人,佛經、聖經、可蘭經、道德經…….世界上任何描述真理的經典都只會幫助他助長魔性,無論看起來是俗世的或者是神聖的,凡一切有形外相的事物都有可能被虛偽的自我利用作為壯大自己和打擊別人的工具。

達摩祖師最初從黃州到南京去度化梁武帝,梁武帝就問他:「我這一輩子造了很多廟,我度了很多和尚出家,也供僧。我這個有什麼功德呢?」梁武帝表面上看來很護持佛法,但內裡只是一個想炫耀自己以及向本體討價還價的市井之徒。自我在乎的從來只有自己的利益,達摩祖師是何許人,他一眼就看到梁武帝自我的虛偽,所以就說:「全無功德。」達摩祖師沒有告訴他會下地獄已經算是很客氣的了。梁武帝期望達摩祖師做應聲蟲,他當時對這話很反感,認為話不投機,所以也就不睬達摩,於是乎達摩祖師就走了,梁武帝後來死的時候是餓死的,一個自我很大的人所思所言所行必然違返正道,這類人會為自己種下很多不善的因,過了適當的時間便必然要承受果報,只是遲早的問題,自我是一切不幸、痛苦、災難的禍根。

我曾認識一位很虔誠又帶點自傲的基督徒,他是我很多年前做代課老師的同事,他也是一位老師。有一次我與他下課後一起食晚飯。我們談及宗教的問題,他說佛教只是一種哲學, 而且佛陀根本沒有其人,只是虛構出來的一個騙人的形象。我對他所言非常驚訝,除了因為他的觀點反映他不了解本體之外,更驚訝於一個那麼虔誠的宗教信徒應該充滿愛與尊重,為何會出口侮辱其他宗教呢?

很多佛教徒也好不了那裡,我認識一些研究很多佛經的佛教徒,都以他們的知識炫耀自己,這種知識形的佛教徒都非常自我以及執著他們的學識,他們並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不是要評論某些宗教,事實上什麼宗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一個很自我的人。一個謙卑的人就算沒有任何宗教信仰都是神聖的,一個自我的人無論對信奉的宗教如何虔誠也是邪惡的。有一種說法,聖壇背後就是魔鬼藏身之處,自我就是那個魔鬼。愈神聖愈偉大的東西愈容易壯大自我而走入魔道,對一個存在的核心以自我為主的人來說,他的世界就是一個魔的世界,他的存在只會帶給自己和別人無盡的痛苦。看一個人是否得道並不能看他的外相,而是要看他待人接物的細微地方是否能夠表現出尊重別人的態度。所以佛陀在<<金剛經>>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個具有真正宗教性品質的人與他相信的宗教沒有任何關係,與他是一個有神論者或無神論者也沒有任何關係,全看他所過的生活是由自我抑或本體驅動。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認同自我的結果,然而,當一個人已脫去了自我堅實的外殼而證入了與存在相通的本體,他便是一個與道同行的人,他已回歸自己的本來面目,生命已證入了一體性,一言一行全是愛的良知(誠信、尊重、愛、慈悲、勇氣、智慧、正義、忍辱等)的展現,無論這個人做什麼工作,無論他的職位是高級或低級,對世界來說就是一個祝福,因為他成為了本體的一條管道,寧靜、祥和、喜悅和愛等種種正面能量會通過他而散發給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他亦為自己的生命帶來無量無邊的功德,本體必定將恩典降臨在他身上。讓我們看看一些真正得道的人的言行會是怎樣的:

德蘭修女與別教信徒一起祈禱,請求別人建清真寺,德蘭修女認為「全球各地的人有著不同的相貌、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職位,但歸根究底他們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需要被愛的人,他們都渴望愛。你們在加爾各答街頭看到有人餓得瘦骨嶙峋,其實在倫敦或紐約也有人饑渴被愛。總之人人需要被愛。」她認為「人活著,除了需要口糧外,也渴求人的愛、仁慈和體恤。今天,就是因為缺乏相愛、仁慈和體恤的心,所以人們的內心極度痛苦。」

德蘭修女表示:「在具有多元宗教的國家裏,我們絕對沒有任何工作上的困難。我們把所有人都看作是天主的子女,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極其尊重他們。不管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我們工作的目的在於鼓勵他們去從事愛的行為。真心所做的每一件愛的行為,都會讓人們更加接近天主。」

淨空法師是當代佛教淨土宗的大師, 當他知道天主教、基督教在非洲和東南亞地區,做濟貧醫病的工作,他立刻就幫助他們。他們說還需要一輛救護車,他就答應再送一輛救護車。有些佛教徒不讚同他的做法,認為這是送錢給外道。淨空法師認為有這種思維反映了那個人很分別計較,他說一切眾生本是一體,誰做好事,我都應該全心全力地支持。

德蘭修女與淨空法師雖然來自不同宗教,但都是活在本體意識的人,他們都是無我的。他們不會像其他宗教人士貶低其他宗教而抬高自己,這個傷痛的世界很需要具有這種真正宗教性品質的人醫治,他們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仿效。

Share Button
X

忘記密碼?

加入我們

× Whats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