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Co-creation (共同創造)

外在世界是由本體的量子場 ( 非地區性領域 ) 變現出來,就連我們內在的思維、感覺、直覺、回憶、想像、夢境等心理現象也同樣是由本體變現出來的。例如 : 現在我叫你回想今天早上曾經吃什麼早餐 ? 請現在就想一想 …… 你可能回想起麥當奴漢堡包和薯條,或者大家樂腸仔煎蛋或什麼的 …… 這個關於你早餐的信息 (information) 已經一早存在于本體之場域中,只是在本體眾多因緣安排之下,你看到本書的這一頁,我的問題引導了你的靈魂 (soul ,亦是本體的一個面向 ) 把這個信息從沒有時間與空間的絕對本體場域拿過來 , 並以可以觀察的神經脈衝方式顯現在你的神經系統中,而形成一種時空事件 (space-time event) ,亦即是我們所說的回憶。大部分人相信回憶存在于大腦之中,這其實是一個錯覺。加拿大著名 神經外科學家潘菲爾德 (Wilder Penfield 1891 – 1976) 貢獻一生究研人類神經系統的「未解之謎」, 認為也許有一天會成為揭開人類心靈秘密的未知領域。他 發現了對人類大腦皮層的某些部位進行電刺激會喚起對過去生活經驗的生動回憶, 仿佛錄像帶的放映 , 似乎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件事,包括無數我們以為已經遺忘的時刻,都已經被記錄和保存下來了 , 潘菲爾德亦因為這方面的研究聞名于世。他以及其他神經生理學家初期都認為回億是儲存在頭腦裏面 , 可是後來愈來愈多實驗研究顯示事實並非如此。例如荷蘭曾有一個患有拉斯穆森綜合症 (Rasmussen’s Syndrome, 一種腦炎)的八歲女孩 Christina Santhouse 被切去了半邊腦袋 , 但十年後她竟然以優異成績中高畢業, 後來還取得了碩士學位。另外, 英國一個名門 Bursa的三歲小女孩亦因同類疾病而切去整個左腦, 眾所周知左腦是負責語言能力的。 可是當她到了七歲的時候竟然能夠說流利的荷蘭語及土耳其語 , 英國神經學家約翰.羅爾伯 (John Lorber) 研究許多水腦(hydrocephalus) 個案, 他有一個就讀薛弗爾德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 數學系的學生 , 智商達到一百廿六 , 得到最高榮譽學位 , 可是他沒有一般人的腦室與皮質之間的腦組織 , 在他頭顱內大都是腦脊髓液 ! 現代醫學理論是無法解釋這種現象的。不光是人類有這種現象 , 動物界亦有類似的結果。美國心理學家 Karl Lashley 在 50 年代曾經把老鼠的半個腦切除 , 發現他們仍然能夠做出之前被訓練出來的動作。 全球暢銷書 << 信念的力量 >>(The Biology of Belief) 作者布魯斯 .立普頓 (Bruce Lipton Ph.D. 當代著名生物學家 ), 就說 :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長久以來我們對腦部的運作 , 以及人類智能的生理基礎所持的看法 … 那就是我們必須加入心靈 , 或是熟悉量子物理學家所稱的「超意識 (superconscious) 」 , 才能徹底瞭解人的智能。」 (p.202 << 信念的力量 >>)

連潘菲爾德後來也改變了想法, 認為大腦內的結構 , 例如海馬體 (Hippocampus) 只是一種幫助取回記憶的構造 , 而那些記憶是儲存在大腦以外的不知名空間。英國劍僑大學 生物學家 魯伯特 .謝爾瑞克( Rupert Sheldrake)博士亦同意記憶並不存在於大腦的任何區域,大腦只是作為人與環環境之間交互作用為生的信息流量的一個「解碼器」。 魯伯特把大腦比做電視 , 顯然電視本身並不儲存任何劇集節目內容, 這些內容都是含藏在肉眼看不見的大氣電波中的信息, 電視只是一個讓這些信息得以顯現的渠道, 當電視的接收頻牽被調校致與該電台頻道同步, 相應的信息便會被電視解碼, 我們便會立即看到該節目。當代以研究人類自由意志聞名于世的神經生理學家 本傑明 ‧利伯特(Benjamin Libet, 1916 – 2007 )就把大氣電波 空間稱為意識心智場 (Conscious Mental Field) , 亦即是本體的精神向度 。

把人腦比喻為電視已經對意識的理解向前跨了一大步 , 可是仍有不足 , 因為人類的意識與電視有非常不同之處 , 在於能夠發送訊息反向地影響大氣電波 。布魯斯.立普頓作了一個更能夠透徹描述個人意識與本體之間的關係的生動比喻 : 想像我們不是地球人 , 而是來自某個具有高度智慧和科技的外太空星球 , 那個星球的太空中心 ( 本體 ) 正在觀察著我們 , 並且不斷向我們發放訊息 , 指示我們應該怎樣行動。而同一時間 , 我們又將在地球的經驗傳回到太空中心 , 以給中心的控制人員分析資料 , 並再指示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走。這個雙向迴饋的動作就是個人與本體共同創造 (co-create) 生命的深層機制。美國經驗神學 (Empirical Theology) 創立者魏曼教授 (Henry Nelson Wieman) 認為人類對於終極託付在於創造的交流(Creative Interchange) 過程就是這種 共同創造生命的實相。

這些科學研究和理論極有價值 , 它們有助于我們客觀地瞭解我們的本來面目並不是封閉的獨立個體,在實相的層面, 我們都是本體的一個面向, 這也是耶穌說:「我與天父是一體」的意思。我們的一切心理現象包括回億、欲望、思想、信念在每個當下都在本體場域發生交互影響作用,我們外在及內在的生命均是這種交互作用的呈現。明白了這個道理, 就要每個當下很小心地選擇我們的思想或心念, 它們如果是正面的, 太空中心就會回應我們對生命有幫助的訊息。相反,如果我們經常有負面的念頭, 太空中心就會給我們錯誤的訊息, 可能會使我們掉入坑洞, 我們必須學習做一個聰明的太空人。

X

忘記密碼?

加入我們

× Whats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