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SP百科全書

Archetype (原型)

容格從考察非洲及美洲原始族人的神話、宗教、童話、傳說而發現一些恒古以來便有的典型性格模式,他把這些模式稱為原型,是人類藉由遺傳而為生的共通心理機能。他認為經過人類祖先無數次在各種典型重複的經驗和進化,便以某些成形的心理性格固定模式 – 原型能量的方式遺傳到人類的深層心理結構之中。每個人體內自出世便深深地嵌入了某些原型能量,它們就像一種生命的勢能 (potential energy) ,一旦業力機緣已成熟,外在出現誘發原型的特殊情境或人物,該原型便會被活化而彰顯在行為之中,並與對應的處境發生如戲劇般的反應。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原型例子 :

希臘神話宙斯 (Zeus) – 權力之神 (God of power)
雅典娜 (Athena) – 智慧的女神 (Goddess of wisdom)
阿瑞斯 (Ares) – 戰鬥之神 (God of war)
阿芙洛蒂特 (Aphrodite) – 愛與性的神 (Goddess of love and sex)
戴歐尼修斯 (Dionysus) – 酒神/享樂之神 (God of the wine)
哥倫布 – 冒險家
耶穌 -大愛及超越痛苦而獲得終極勝利者
大衛高柏飛 – 魔法師
妲妃 – 狐狸精
德蘭修女 – 愛與慈悲的化身
甘地 -英雄的象徵

你會在肥皂劇、電影中發現這些各種面向的原型,每個精彩的故事都必須要由不同的原型互相作用而為生戲劇性的效果。事實上,人生就是充滿戲劇性的一齣電影。靈魂帶著業力從本體的超時空世界顯化到相對世界的時空,在業力的帶動下,與相關的人物情境互動、交手,目的就是要彰顯隱藏在自己內心的原型。就如容格所言:「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這些經驗由于不斷地重複,而被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心理結構中,這種鐫刻,不是以充滿內容的意象形式。而是以最初沒有內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過是某種類型的知覺,和行為的可能性而已。」

原型屬于深藏在每一個人意識深處的一股大自然的力量,每個人都有幾種不同的原型組合,例如甘地就是英雄、和平主義者、靈性上師的組合。當代人類在工具化、規範化、市場化和的社會結構中普遍過著如機械般刻板乏味的生活,無休止的生產、消費 與競爭的惡性循環已令人迷失麻木,在為了隱定的工作、錢、供樓、享受等世俗的生活背後一直壓抑了靈魂本能的渴求,脫離了其本性中具備有如創造神話般力量的原型本質,亦即是生命于是缺乏了驚喜、意義和創造力。

容格認為 :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幫助病人重新接觸到自身最真實的本質,尋回失落的生活意義。當一個人活出他的原型,便會活出與眾不同的人生,原型能量會牽動他的生命去經歷無數驚奇獨特的體驗,靈魂于是在這個過程得以體驗自己的所有部分,並透過超越自己而得以進化到較高的精神層面,並在過程中發現關于生命的重大秘密,以及體驗生命的莊嚴神聖,這就是神話學大師約瑟‧金寶 (Joseph Campbell)所描述的英雄之旅(Hero’s journey)。人類世界所有名人、成功人物都是因為活出了自己的原型而創造出具大的成果。

這些部分同時包括容格所指的另一種原型 – 陰影原型(Shadow Archetype),即是被隱藏的人格黑暗面。每個靈魂均存在陰影原型,就像光照在任何事物都會投下陰影一樣,人格的黑暗陰影是由自我(ego)意識之光投下的,它們是我們極力否定的負面特質,例如懦弱、邪惡、愚蠢、沒有價值、貪婪、羞辱、自私、憤怒、創傷……容格說:「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可以說陰影包括了前文所說的痛苦之身。我們雖然極力隱藏它們,可是這並不表示它們不存在,恰好相反,它們經常吸引我們不想遇見的相應惱人事件,存在的訊息再明顯不過了,英雄之旅迫使靈魂面對自己的陰影,要靈魂擁抱、超越、轉化、整合它們:懦弱變成勇敢,愚痴變成有智慧,仇恨變成慈悲……到最後從自我虛妄不實的人格回歸神聖具足的本體, 並把所得到的禮物與世界分享。正如容格說:「我們必須與邪惡奮戰,面對陰影,整合內在的魔性。」

相關課程按此

Chain of Karma (業力之巨鏈)

一切只為了滿足自我某種欲望的行為必定帶來負面的後果,因為這種自私的動機會在整體的能量場中加入張力,整體為了回復平衡的狀態 ,便會向施加張力的那個人反饋一度力量,這種現象在印度瑜伽(Yoga)的學說叫做「業債(karmic debt)」,那個人必須在正確的時空環境償還這筆債務,當因緣具足成熟,本體便會差遣收數人上門討債。你那些逼真的想像已經在本體的場域永久地留下了印記,雖然它的業力能量仍然有限,但是它已經在潛在的空間成為了一個勢能(potential energy)。
在全球一體化、資本主義、個人主義等意識喧染,當代人類已變得非常自我,整體的業力亦到了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步,日本每年有超過一百名老師非禮他們的學生,超過一百名老師在非禮學生,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震驚的數字! 日本的色情文化是出名瘋狂的,我相信這些老師不斷在他們的模擬器模擬邪淫的情境,是導致悲劇產生的原因。下圖表示這種業力巨鏈(Chain of Karma)的運作過程:

我們每分每秒都在與本體共同創造自己與本體的命運,是大部份人都是無意識地幹這件事情,你的思想、情緒、各種衝動都被外界的事物操縱,就像一具扯線公仔,大部分人卻一直以為你是自己頭腦的主人。
這一刻你聽到電視劇集主角說出一句類似曾經侮辱過你的人說過的一句話,你便不能自控地想起過去使你憤怒的回憶,然後,呼吸開始加速,甚致連鼻孔也在噴火, 你開始在想像用各種方法把他幹掉。下一刻你在街道上,看見剛拋棄你的美女在依偎她身邊極具男人味的男人,你突然感到徹底挫敗和怨恨,你誓要向所有女性報復, 至少你的潛意識有這種傾向,剛好公司某部門有一位與她同一類型的女同事,于是開部門會議的時候,你有意無意之間當眾羞辱她,不甘示弱的她決定開始向你公報私仇,你于是成為了恐怖襲擊的目標。明天你被上司無理地責罵,當然你沒有還擊的可能,唯有回到家中藉一些小事找你的老公連珠發炮,他比你更沒有還擊的能力,這是必然的,他那麼的深愛你,怎背得起你跟別的男人跑掉的代價呢?幸好他有一個軟弱的下屬,當他返回公司便無法自控地對這位下屬大罵一頓。

大部分人的頭腦就是這樣一直在被某個變態邪惡的導演操控,就像一個沒有自主能力的傀儡一樣。最大的問題是,你甚致不知道大部分時間你都在無意識地過活,我們的頭腦在過去不知道已經把多少業力的毒藥倒進整體意識的河流中去,到頭來自己還不是要喝回那些污水。你有看到我們是怎樣與本體攜手共同創造自己的人生的嗎 ? 更令人恐懼的是 , 一個以自我為出發點的行為一旦被做了出來 , 本體必定會反彈其作用力而成為該行為的果 , 這個果又會成為形成下一輪業力的種子 ( 因 ), 這中間存在著時間的延遲 (time delay), 當因緣具足下一個果又會再次出現。如是一個業力巨鏈的連鎖效應便會自然地生起 , 沒有人能夠徹底阻止它的進行 , 因為這條因果連綿不斷的巨鏈是本體的力量製造出來的 , 唯有當它的能量自然地消耗盡 , 或者透過更多正面的業力平衡 , 巨鏈才會有消失的可能。如果沒有看清這個真相 , 中間再次加入新的自我行為 , 巨鏈的業力能量便會被加強而延續下去 , 很多時候巨鏈的作用甚致可以影響今生以外的下一個時空。業力巨鏈可以帶來負面的效果 , 亦同樣可以帶來正面的連鎖效應 , 全看我們當下種下何種性質的種籽。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正面與負面業力巨鏈交錯作用下而產生的結果 , 對這些實相的覺知可以幫助你加強控制自己行為的決心 , 你終于明白改變命運的秘訣 , 在于否定不恰當的自我衝動、欲望 , 每個當下都讓自己做對眾生有益的事情 , 這樣本體便會把正面的業力反彈給你 , 你的生命便只會由正面的業力巨鏈主宰而變得愈來愈好。

相關課程按此

Chi (氣)

氣是中國哲學、道家、氣功和中醫常見的概念, 它是我們中國文化遺產的瑰寶, 源遠流長。一般人從字面理解以為氣就是呼吸之空氣, 這是不正確的。氣的真正含意是成為天地一切事物組成的基本元素,人類與一切生物具備的生命能量或動力,就是氣的呈現,中醫及氣功學認為當一個人內氣充足, 就會身體健康, 內氣不足, 就會生病。<<莊子>>有雲:「人之生, 氣之聚也。聚則為生, 散則為死」。不但只生命功能,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均是氣的運行與變化的結果。氣無形無相, 卻充斥在整個宇宙中,古人把它叫做道、太極、太一、太虛…現代哲學稱為本體, 雖然名稱各異, 其實都是指同一樣東西。如果用現代物理學的用語, 氣就是量子波動 – 信息、能量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愛因斯坦的著名質能互換公式 E = MC2 清楚說明這點。公式中 「E」代表能量(Energy), 亦即是氣 「M」代表質量, 意思即是能量可以轉換成物質, 物質亦可以轉換成能量, 能量與物質只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面向, 就像錢幣的兩面一樣。我們中國的文字十分有智慧, “氣”這個字本身亦已表示了質能互換的道理。氣字中的「米」就是物質, 它蘊藏了宇宙的能量。當我們吃了米飯之後, 它們便會轉化成身體需要的能量 – 「氣」。 宋朝大儒張載就說:「太虛無形, 氣之本體; 其聚其散, 變化之客形爾。」

Co-creation (共同創造)

外在世界是由本體的量子場 ( 非地區性領域 ) 變現出來,就連我們內在的思維、感覺、直覺、回憶、想像、夢境等心理現象也同樣是由本體變現出來的。例如 : 現在我叫你回想今天早上曾經吃什麼早餐 ? 請現在就想一想 …… 你可能回想起麥當奴漢堡包和薯條,或者大家樂腸仔煎蛋或什麼的 …… 這個關於你早餐的信息 (information) 已經一早存在于本體之場域中,只是在本體眾多因緣安排之下,你看到本書的這一頁,我的問題引導了你的靈魂 (soul ,亦是本體的一個面向 ) 把這個信息從沒有時間與空間的絕對本體場域拿過來 , 並以可以觀察的神經脈衝方式顯現在你的神經系統中,而形成一種時空事件 (space-time event) ,亦即是我們所說的回憶。大部分人相信回憶存在于大腦之中,這其實是一個錯覺。加拿大著名 神經外科學家潘菲爾德 (Wilder Penfield 1891 – 1976) 貢獻一生究研人類神經系統的「未解之謎」, 認為也許有一天會成為揭開人類心靈秘密的未知領域。他 發現了對人類大腦皮層的某些部位進行電刺激會喚起對過去生活經驗的生動回憶, 仿佛錄像帶的放映 , 似乎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件事,包括無數我們以為已經遺忘的時刻,都已經被記錄和保存下來了 , 潘菲爾德亦因為這方面的研究聞名于世。他以及其他神經生理學家初期都認為回億是儲存在頭腦裏面 , 可是後來愈來愈多實驗研究顯示事實並非如此。例如荷蘭曾有一個患有拉斯穆森綜合症 (Rasmussen’s Syndrome, 一種腦炎)的八歲女孩 Christina Santhouse 被切去了半邊腦袋 , 但十年後她竟然以優異成績中高畢業, 後來還取得了碩士學位。另外, 英國一個名門 Bursa的三歲小女孩亦因同類疾病而切去整個左腦, 眾所周知左腦是負責語言能力的。 可是當她到了七歲的時候竟然能夠說流利的荷蘭語及土耳其語 , 英國神經學家約翰.羅爾伯 (John Lorber) 研究許多水腦(hydrocephalus) 個案, 他有一個就讀薛弗爾德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 數學系的學生 , 智商達到一百廿六 , 得到最高榮譽學位 , 可是他沒有一般人的腦室與皮質之間的腦組織 , 在他頭顱內大都是腦脊髓液 ! 現代醫學理論是無法解釋這種現象的。不光是人類有這種現象 , 動物界亦有類似的結果。美國心理學家 Karl Lashley 在 50 年代曾經把老鼠的半個腦切除 , 發現他們仍然能夠做出之前被訓練出來的動作。 全球暢銷書 << 信念的力量 >>(The Biology of Belief) 作者布魯斯 .立普頓 (Bruce Lipton Ph.D. 當代著名生物學家 ), 就說 :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長久以來我們對腦部的運作 , 以及人類智能的生理基礎所持的看法 … 那就是我們必須加入心靈 , 或是熟悉量子物理學家所稱的「超意識 (superconscious) 」 , 才能徹底瞭解人的智能。」 (p.202 << 信念的力量 >>)

連潘菲爾德後來也改變了想法, 認為大腦內的結構 , 例如海馬體 (Hippocampus) 只是一種幫助取回記憶的構造 , 而那些記憶是儲存在大腦以外的不知名空間。英國劍僑大學 生物學家 魯伯特 .謝爾瑞克( Rupert Sheldrake)博士亦同意記憶並不存在於大腦的任何區域,大腦只是作為人與環環境之間交互作用為生的信息流量的一個「解碼器」。 魯伯特把大腦比做電視 , 顯然電視本身並不儲存任何劇集節目內容, 這些內容都是含藏在肉眼看不見的大氣電波中的信息, 電視只是一個讓這些信息得以顯現的渠道, 當電視的接收頻牽被調校致與該電台頻道同步, 相應的信息便會被電視解碼, 我們便會立即看到該節目。當代以研究人類自由意志聞名于世的神經生理學家 本傑明 ‧利伯特(Benjamin Libet, 1916 – 2007 )就把大氣電波 空間稱為意識心智場 (Conscious Mental Field) , 亦即是本體的精神向度 。

把人腦比喻為電視已經對意識的理解向前跨了一大步 , 可是仍有不足 , 因為人類的意識與電視有非常不同之處 , 在於能夠發送訊息反向地影響大氣電波 。布魯斯.立普頓作了一個更能夠透徹描述個人意識與本體之間的關係的生動比喻 : 想像我們不是地球人 , 而是來自某個具有高度智慧和科技的外太空星球 , 那個星球的太空中心 ( 本體 ) 正在觀察著我們 , 並且不斷向我們發放訊息 , 指示我們應該怎樣行動。而同一時間 , 我們又將在地球的經驗傳回到太空中心 , 以給中心的控制人員分析資料 , 並再指示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走。這個雙向迴饋的動作就是個人與本體共同創造 (co-create) 生命的深層機制。美國經驗神學 (Empirical Theology) 創立者魏曼教授 (Henry Nelson Wieman) 認為人類對於終極託付在於創造的交流(Creative Interchange) 過程就是這種 共同創造生命的實相。

這些科學研究和理論極有價值 , 它們有助于我們客觀地瞭解我們的本來面目並不是封閉的獨立個體,在實相的層面, 我們都是本體的一個面向, 這也是耶穌說:「我與天父是一體」的意思。我們的一切心理現象包括回億、欲望、思想、信念在每個當下都在本體場域發生交互影響作用,我們外在及內在的生命均是這種交互作用的呈現。明白了這個道理, 就要每個當下很小心地選擇我們的思想或心念, 它們如果是正面的, 太空中心就會回應我們對生命有幫助的訊息。相反,如果我們經常有負面的念頭, 太空中心就會給我們錯誤的訊息, 可能會使我們掉入坑洞, 我們必須學習做一個聰明的太空人。

Collective Unconscious Mind (集體潛意識)

心理學鼻祖佛洛依德 (Sigmond Freud)發現人類除了有一個意識(conscious mind)之外,更加有一個影響力更具大的潛意識(unconscious mind) ,他的合作夥伴,近代著名超個人心理學家容格(Carl G. Jung)則再進一步指出個人潛意識是由一個更深層,影響力更具大的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 mind)所牽引、驅動和影響,集體潛意識的動力並不是個人成長過程形成,而是先天地影響著每個靈魂。容格在精神病院曾見過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的病人喃喃自 語:「我望見一根陽具從太陽的中心點突出,吹動產生了風……。」當時容格還不明白這位病人說什麼,只把它看作一堆沒有意義的話。但多年以後,當容格改變事業方向,潛心研究宗教及神話等靈性的領域,他在基督教之前真理神教(Mithraic religion)的古老典籍中,竟然發現了與那位精神病患者非常類似的話:「風如何從太陽中心懸掉出來的管子中產生」。這種巧合表明了人類意識並非獨立存在,而是具有一種不可見的、超越時空的、與整個宇宙一體的同步性運作,這就是集體潛意識動力的顯現。集體的業力 (collective karma) 及原型(Archetype) 是構成集體潛意識的重要元素。

Conscience of Love (愛的良知)

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大衛 ‧波恩(David Bohm)亦相信客觀事物並不存在,獨立個體只是全像攝影相片(Hologram)的碎片,可是每片碎片卻能夠反映整個全像。全像攝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的一種三度空間立體攝影相片,如果一朵玫瑰花的全像相片被切開兩半,然後用雷射照射,會發現每一半都有整朵花的影像。如果再把這一半分為兩半,然後再繼續分下去,每一碎片都會反映完整的攻瑰花,亦即是說,全像相片的每一碎片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

一塊石頭、一片樹葉、海邊一粒沙、空氣中一粒塵埃 ……都是全像相的碎片,每一樣事物都在本體完美的安排下透過自身以外的萬事萬物的關係網在互相作用或影響之下而存在,這就是萬物在因緣和合之下互相依存的道理,佛法稱為「依他起性」。一塊石頭以無法計量的非石頭的事物存在,一片樹葉、一粒沙亦復如是,甚致我們每一個人亦以無量非我們的事物而存在……我們與整個宇宙是一體的, 換句話來說, 每一樣具有形相的事物都是整個宇宙的反映。曾有人問中國趙州禪師什麼是宇宙的實相(何謂佛?),禪師只是指著一棵柏樹說:「看看那棵柏樹(庭前柏樹籽)。」對實相沒有了悟的人會把世間事物看作獨立存在的實在個體,自我往往擁有這種不如實的認知,這是必然的,因為自我本身就是從本體製造出來的扭曲變形部份,自我無法正確地認識宇宙的真相。把外界看作與自己不相干的事物是一種邪見,它會很容易產生自私、對立、無情的心態,或把自身以外的一切 看成為滿足自己欲望的手段,這對自己以及整體人類的幸福和平會帶來極大的破壞,遺憾的是這正是世界目前的狀態。相反,當一個人證入了「依他起性」,了知自己的存在是要依靠無量眾生的存在才能夠得以成立,便會自然地打從內心生起「愛的良知」(conscience of love) ,對眾生攸然生起尊敬、關懷、負責、真誠的心。

例如父母之所以擁有父母這個偉大的身分,完全是要借靠自己親生子女的存在,他們 才得以把愛給予子女及接收子女給自己的愛。父母與子女是一個整體而不是獨立分割的 ,這就像手與腳都屬於同一個身體一樣,我們的手怎會去打傷自己的腳呢?一個擁有無上權力的企業老闆亦同樣因?他自己以外的事物,例如他的員工、客人、生意合作夥伴……的存在才得以存在, 他們彼此之間就是一個整體。如果全人類都生起這種一體的深刻智慧,我們便能夠打從心底真誠地對待身邊的人。父母會愛護子女而不會傷害他們,企業的老闆會好好地對待他的員工而不會利用權力難為他們,國與國之間會互相尊重而不會為了石油侵略對方……

當人類的意識回歸整體,愛的能量便能夠重新在整體中流動。當世界回復愛的良知, 世界便立即變成天堂,這時候每個人的作為便符合天道。當代世界之所以充滿那麼多苦難,原因是原本合一的世界已被自我破壞割裂而成為支離破碎的併圖,愛無法在碎片之中流動,人類必須盡快把它重新合併起來。因此每個人對實相的認知以及親身的體悟是很重要的,世界要達到真正的和平,就必須要把這種教導納入到人類的教育系統中 , 因此 , 整合靈性心理學非常強調訓練愛的良知 , 這對於個人和世界都極為重要。

Free Won’t (自由否定意志)

人類是否真的擁有自由意志?亦即是說,人類是否能夠有意識地自由控制自己每個當下的行為和決定?這個論題已經在人類歷史爭論了很多個世紀,可是過去人們由于只是從不同角度的思辯入手,因此一直也沒有一致的結論。直至上一世紀由於神經科學 (Neuro Science)的發展,科學家終于能夠以最客觀的方法目睹人類神經系統的運作與意志之間的關係。首先進行這方面實驗的是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李貝特(Benjamin Libet), 他於1982年得出的研究結果震撼哲學界和心理學界, 李貝特找來一些實驗對象,用腦電波記錄裝置(Electroencephalography)監測他們的腦電活動,然後告訴他們隨意動他們的手腕。過去一般認為頭腦首先有一個「動手腕」的意念,即自由意志的產物,然後頭腦通過神經控制肌肉,接著手腕就動了。

但是實驗結果並非如此。腦電波記錄裝置顯示,當實驗對象意識到自己想要動手腕的之前大約 0.4到4秒之間,頭腦實則早已出現要動手腕的神經活動 – 預備電位(readiness potential),引用精神醫學教授杰佛瑞.史瓦茲(Jeffrey M. Schwartz) 在其名著<<重塑大腦>>的話: 「這有點像飛機起飛前引擎的聲音」。也就是說,每次在實驗對象出現一個想要「動手腕」的意念之前,頭腦已經一早準備要「動手腕」。李貝特在1999年指出,「在啟動肌肉之前,腦部顯然已開始了意志的過程」。為了確切地找出預備電位與意念以及行動三者之間在時間上的關連,李貝特于是設計了另一個實驗。他要求實驗對象看著前面電腦螢光幕上一個類似鐘錶的計時器,裏面有一個不斷旋轉著的光影,但它比一般秒針的速度快上25倍(這樣設計是因為意念與行動之間的時間差別相當微小),當實驗對象有意念產生就動一下手腕,並且立即按下電腦鍵,以告知計時器上的光影位置。李貝特再把這些偵測到的資料與預備電位啟動時間做比較,如此進行了30次測試,結果都是一樣,就是預備電位同樣出現在肌肉運動前500毫秒, 要動手腕的意念發生在運動前200毫秒。下圖可表示這個過程:

類似的實驗亦被許多其他神經生理學家做過,他們都得到同樣結果。這些實驗告訴我們:自由意志並不存在,對于任何行為,包括你拿起一本書來看、在迴轉壽司店選擇那一碟美食、在街邊買一串魚旦、決定看那一齣戲 …..都不是我們的自由意志決定,而是頭腦的隱閉空間(亦即是潛意識) 先決定了行動(生起預備電位),意識只是容許這個決定實行吧了。事實上, 在出現某一行動的意欲到真正行動之前的200毫秒之間,意識是可以阻止該行動的出現的,這就是英國著名已故神經生理學家葛裏哥利(Richard Gregory 24 July 1923 – 17 May 2010) 曾指出人類其實沒有自由意志(free will),而只有自由否定意志(free won’t) 的論點,這個論點已找到了實驗佐證。

「人類自以為是依自由意志而行動 ,其實是一種錯覺。」 — 愛因斯坦

這個關于自由意志的科學實驗揭穿了人類存在的真相。在上文我曾說明人類的意念都不是來自個體,而是在集體意識作用的影響下而產生,直接一點來說,每一個意念都是集體意識的反映,李貝特就認為腦部出現的一切,是源自個人過去的歷史 — 記憶、經驗、社會價值觀等。想像意識就是一碗宇宙中最巨形的量子熱湯,一個擁有無限能量的場,每個當下這碗熱湯都有無數的小泡泡從它的深處形成而浮上表面,這些小泡泡就是每個靈魂在過去與本體互動之下產生的業力,如果用量子物理學的術語描述,這些業力能量是一種波動,它們擁有一種在物質世界(即是地區性領域local domain)顯現出來的潛能,小泡泡浮出表面意味業力能量轉化成意念出現在頭腦中,並以神經脈衝的物質世界方式展示出來。

這些意念形形式式,包括由負面的、正面的和中性的業力轉化過來的意念。自由否定意志就像在羅湖關口的海關人員,他有職權可以容許或禁止某些過關人士進入香港境內。一個醒目的海關人員會在每個當下觀察每位過關人士,看看他們是否?帶不良的物品,例如毒品,一旦有所發現便會立即禁止他們入境。覺知就是那個醒目的海關人員,他能夠保護我們的生命免于被負面的意念破壞,當我們一切的意念都是好的意念,生命便能夠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亦不需要再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各種宗教都強調戒律的重要性,佛教徒的五戒:要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甚至認為「戒為無上菩提本」;基督教奉行「十誡」等就是在勸喻世人要好好使用自由否定意志。

瑪摩尼狄 (Maimonides),一名有影響力的中世紀猶太教教士、哲學家與醫師就說過:『神聖是一種自我控制,一種對原始本能衝動說「 不」的能力。』因此,當你看見美味的炸薯片,覺知自己開始有衝動要食的一剎那,便禁止自己進食;或者當你被別人侮辱,想用粗口還擊對方,而你禁止自己這樣做,你就是在使用自由否定意志。總括而言,那些與本能衝動方向相反,需要「費力」完成的決定就是自由否定意志的展現。

相關課程按此

Holon (全子)

全子這個概念是由匈牙利作家阿瑟.凱斯特勒 (Arthur Koestler 1905 – 1983) 在 << 機器中的鬼魂 >>(<<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 1967, p. 48) 一書中提出的。他在研究生物體以及社會組織的過程中發現宇宙中一切存在之事物既是整體又是部分。一朵花由泥土、陽 光、雨水、空氣、淝料、花盆、農夫種植的行為、農夫要種花為生的意圖 …… 等各種花自身以外的元素組成,而這些元素又以它們自身以外的元素組成 …… 如此推演下去 , 一朵花從實相的層面是由宇宙萬事萬物的網絡 (matrix) 組成,一朵花已反映了整個宇宙 , 這就是佛法 << 華嚴經 >> 所說「一即 一切」的意思 , 因此一朵花便是一個全子。如此觀之 , 世間萬事萬物無論是有生命的 , 例如人、動物、植物及沒有生命的 , 例如一粒沙、一塊石頭等 , 都是反映了整個宇宙無的全子。

iSpirit life style (與本體共同創造生命的生活模式)

西方文明深受法國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 ReneduPerron,1596-1650) 影響。在笛卡兒的哲學系統中,人的思想與外在於人的物質世界(他稱為擴延 extension)是兩個完全獨立分開的世界,這就是有名的心物二元論。他認為思想與物質世界的擴延(包括自己的身體) 都來自絕對的上帝,只是它們都互不相干,思想不會直接對物質世界有任何影響,物質世界亦不會直接對思想有任何影響, 兩個世界各自獨立地運作。在這樣的前題下, 人類在過去一直認同了自身是獨立於存在的個體, 頭腦被認定是唯一賴以生存的功具, 大部份人都認為解決各種生活問題的答案都應該存在於頭腦中, 因此大部份人都經常在用頭腦思考怎樣解決問題, 這是一種以「我(i)」為本的生活模式。在過去, 這種模式可以是有效的, 可是在全球一體化之後, 世界已徹底改變, 充滿了劇烈的競爭、急速的變化、無盡的壓力…生活愈來愈沒有保障, 愈來愈難以控制,在非理性的環境之下仍然完全依靠理性的頭腦過活會使人感到很吃力, 無休止的憂慮和壓力就是在對自身存在本質的錯誤認知的情況下產生。

人類乃致一切有生命或沒有生命的萬事萬物並非各自獨立存在, 而是在更深的實相次元彼此連結在一起, 存在最深層的本質是宇宙的光明本體 – 那個無邊無際,沒有空間和時間,與眾生一體,能夠變現萬事萬物的純意識場 (pure consciousness field)。古印度靈性經典<<奧義書>>有一句咒語「Aham Brahmasmi」,意思就是「我存在的核心是終極的實相,宇宙的本體,萬事萬物的源頭。」純意識場就是這個源頭,人類與整個存在都是由這個場變現出來的。我們原本是一切資源都具足的大海,可是卻被教導成為一個海面上貧瘠的孤島,我們與母體脫離了,一個與母親分離了的孤兒怎會不感到恐懼呢?因此,恐懼是自我的一種心理特質,為了消除這份不安,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求他人的認同、或追求物質上的依靠,或証明自己比別人強大。在這種生命的模式中,就算得到再多的物質成果,也沒有人會感到真正的快樂,沒有任何人能夠勝出這個遊戲。實相是,所有人都是這個遊戲的輸家,無數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朝著錯誤的方向玩生命的遊戲,痛苦亦因此無法避免。人類被稱為「萬物之靈」,卻活得連動物也不如,人類不值得也不應該繼續這樣生存下去。

我們自出生都被輸進了與我們本來面目不符合的錯誤訊息,現在是人類歷史中最好的時候,人類迫切地需要與本體重新連結,人類意識必須植根本體,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為地球帶來療癒的力量。人類到了這一刻,沒有任何事情比起回歸本體更有意義的了。當你擺脫不如實的自我幻象,回歸我們的本來面目,你的生命就再也不會以恐懼為基礎,不會有任何控制打擊別人的衝動,不需要擔心物質上的缺乏。你只會感受到全然的喜悅、平靜,對未來充滿無比的信心,因為你知道生命開始由主宰宇宙運行的自然力量帶領,這時候你的整個生命的存在基礎將會是愛,你的生命每天變成了純粹的慶祝。本體就是愛,當你放棄對自我的認同,回歸本體意識,愛便會自然地從你的心底流露出來。你的人生將會以內在的目的帶領,變成為最和諧悅耳的交響曲,本體的能量會支撐著你整個生命,容格所提出的同步性(Synchronicity)將會變成為你的生命的主要模式。到了那個時候, 外在的結果不會再是你人生的目的,而是變成為內在目的彰顯的一種證明。

大名頂頂的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曾經說過:「身為將一生投注於最清晰敏銳的科學,進行物質研究之人,根據我對原子的研究,我可以告訴你:所謂的物質並不存在!所有物質的源起與存在,僅是一股力量所致,這股力量使原子粒子聚集在一起,產生震動,使這個最微小的原子星系得以成形……我們必須假設在力量之後,存在著一個具有意識與智慧的心智。這個心智就是一切萬物的母體。」普朗克所指的母體, 就是那片純意識場。

我們的母體究竟是怎樣運作的呢? 它怎樣為我們帶來奇蹟?

母體是一張異常美麗的無窮網珠

東方古代的聖賢早在幾千年前, 透過甚深的禪定已能夠目睹本體的面貌,並在經典中描述了出來。例如: 佛教法相宗的典書籍<<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描述本體是一張非常美麗的無窮網珠:「宮殿網珠,如是交映,重重映現,隱映互彰,重重無盡。」想像萬事萬物包括我們每一個人本身互相連結,成為網上每一個點,就如小水晶一樣,發出反映了本體無窮網珠的訊息,每一粒水晶也都反映出其他水晶的光芒,這張網如是朝著無盡虛空四方八面無限展開。這張網無時無刻都在震動著,每粒水晶每個當下都受到震動影響,在所有眾生之中,人類是唯一可以改變無窮網珠的震動頻率和方式的物種,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靜坐。靜坐能夠幫助意識沉澱,進入本體?意識場的精微的次元,從而發揮它的潛在影響能力。

剛開始靜坐的時候,你裡面會出現很多雜亂的思維妄念,也許會想著下一頓飯弄什麼菜、回憶起你的仇人向你做過的事、甚至電影出現過的片段……這些思維並不是連續不斷的,它們都具有無常的特點,必須經過「生、住、異、滅」的過程。在一個思維消失之後,下一個思維生起之前,你裡面會出現一個沒有思維的真空時間,這個狹縫就是通往本體的秘密通道, 亦是i-Spirit兩個英文字中間一劃的意思, 這一條通道被稱為蛀洞(worm hole), 下面會再詳細解釋。隨著你的靜坐經驗增多,這個狹蓬出現的時間會延長,直到那麼一天,你會發現靜坐的時候沒有任何念頭出現,內心變得全然的寂靜,這時候你便與本體合一了,那裡就是能夠變現萬事萬物的純意識場,那裡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亦即是量子物理學說的非地區性領域(Non-local domain),抓緊這個機會,向本體說出你的意圖,或觀想成功的景象,你便開始從自身的水晶發出新的脈衝,整張無窮網珠便會在你的牽引帶動下改變了震動的方式,經過本體的自我組織之後,這張網便會向你反射相應的頻率,就好像你把一顆石子擲進水池中,生起的漣漪反射過來一樣,出現的就是物質世界所謂的奇蹟或同步性事件。它們可以是一些使你意想不到的巧合, 或者突然冒出來的創意, 或者一種你無法解釋的直覺, 或者從夢境得到某方面的啟示……

想像我們不是地球人, 而是來自某個具有高度智慧和科技的外太空星球。那個星球的太空中心(本體) 正在觀察著我們, 並且不斷向我們發放訊息, 指示我們應該怎樣行動。而同一時間, 我們又將在地球的經驗傳回到太空中心, 以給中心的控制人員分析資料, 並再指示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走。這個雙向迴饋的動作就是個人與本體共同創造(co-create)生命的深層機制。要使這種彰顯過程發生最大的作用,必須在純意識場點起火焰, 那就是輸入強烈的情緒,這是發出改變無窮網珠震動的最強指令。

著名阿拉伯醫生、哲學家、科學家,阿維森納(980 – 1033)已經發現這個秘密。他曾經說:「人類的靈魂有某種可以改變事物的力量……特別是當她的愛(love) 和恨(hate)的情緒變得強烈的時候。因此,當一個人的靈魂充滿了熱情(passion),實驗能夠証明他能夠根據期望的方向神奇地改變事物……」

人類的祖先深明此理, 並把這種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好像分佈在亞里桑那、新墨西哥、德州、科羅拉多等的美國原著民(Puebloan), 在沙漠擴野的地底建造了各種秘密的地下室, 稱為Kiva, 是用作進行集體祈禱的儀式。他們在牆上繪畫了很多活生生的生活面貌, 例如大雨滋養著農作物、搜獵野生動物的情況等, 幫助他們想像下雨或搜獵帶來豐富收獲的感覺。在我的培訓課程中, 我會叫學員製作夢想板(Dream Board), 讓他們做量子彰顯的時候產生更強烈的感覺, 就是取材自這些古老的智慧。

情緒之所以有這麼巨大的力量, 原因是情緒是靈魂的語言, 而靈魂是本體的一個面向, 它不單只影響身心的層面,更加會在個體以外的更深次元影響整個本體場域的震動。因此,意念的強烈程度是決定它在物質世界中改變事物的重要因素。

穿越蛀洞成為高維次的生物

彰顯就好像收看電視節目一樣。想像你在一間甚麼都沒有,四面都是牆壁的房間,你手上只有一部無線的微型電視。你看見這間房間沒有甚麼傢俬雜物,但並不等於四周甚麼都沒有。事實上,各種各樣的電波、訊息充斥著你的四周,光是電視台的便有無數頻道供你選擇,這些頻道包括新聞、體育、電影、喜劇、悲劇……應有盡有。

你能夠選擇決定電視熒光幕播放那一個頻道的節目。熒光幕永遠只有一個,可是它能夠投影出千變萬化的畫面,就像我們的眼睛永遠不會變,但是它能夠看見意識透過純潛能場變現出來的多采多姿的人生處境。這就是量子物理學稱為「平行宇宙的多重世界詮譯」(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此理論由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休‧艾佛雷特三世(Hung Everett III)於 1957 年提出來。它指出每種可能性(亦即是每個電視頻道)都各自在自己的空間發生,每個空間稱為平行宇宙(Alternate Universes)。亦即是說一切可能性都同時在發生,只是它們以不同的概率存在。當意識進入某一平行宇宙,便能夠看見該可能性的出現,並且有機會透過意識的能量管道把它在物質世界中彰顯出來。

被稱為有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對宇宙的理解更進一步,他的量子宇宙理論提出了宇宙波函數的概念,意思是整個深羅萬像的宇宙背後只存在單一波函數,其中包含了無限多的平行宇宙,甚至連那些與我們熟悉的物理定律不相容的宇宙也包含在內, 這個單一波函數就是用科學術語描繪的上帝。霍金的量子宇宙理論與休‧艾佛雷的平行宇宙理論之間最主要的不同之處,是霍金認為這些平行宇宙之間是互通的,它們彼此之間透過「蛀洞(worm hole)」而互相連接。「蛀洞」這個名稱是物理學家的一個比喻: 想像有一條在蘋果表面爬行的很細小毛蟲,對牠而言蘋果表面是二維的世界,有一天牠要從A點過去很遠的B點,在正常的情況下,,牠必須沿著蘋果表面的弧線而爬行,這可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呢!然而牠發現了另一種較快的方法,就是從A點內挖掘,挖出一條直接穿越AB點的隧道,這樣就能夠在距離甚遠的兩點之間建立了一條捷徑,這條捷徑就是蛀洞, 透過穿越蛀洞,毛蟲突破了二維的慣常生活空間,成為高維次的生物。由於宇宙本體的非地區性的領域並不存在時間與空間的區分,因此蛀洞不單只可以進行空間上的旅行,亦同時能夠進行時間上的旅行,亦即是說,蛀洞是穿越時空的隧道。

《愛麗絲夢遊仙境》講述悶悶不樂的愛麗絲跟姊姊同坐於河畔。忽見一隻古怪的白兔走過。好奇的愛麗絲跟著牠跑,不慎掉進兔子洞裡去。這個洞是個深淵,過了良久,愛麗絲終於著地。她驚覺自己身處奇怪的大廳,四周盡是大大小小的門,而所有門都被上了鎖。她撿到一條門匙,卻僅能開啟一道小門。由於這道門實在太小了,她只能望過去,卻發現那邊有個標緻的花園。兔子洞及那些門就是進入不同仙境和古怪空間的蛀洞, 它們是同時存在的平衡宇宙。

本體無窮網珠就是被無限連鎖的蛀洞連接起來。在甚深的靜坐中,觀想未來某一個成功的畫面,就是透過蛀洞通往未來時空的平行宇宙。在那個畫面加入熱情、感動、興奮等正面的情緒,就會改變了未來時空事件的量子狀態,增大了宇宙波函數塌陷的機會。物質世界不同物體、事件,都是這個宇宙波函數的塌陷,被加入能量的未來事件會影響整個量子場,倒過來影響本體當下的時空狀態,所有相關的人、事物,都會被完美地吸引來到你的身邊,你的心願便能夠自然地達成。對於世界的運作,一般的認知是現在所做的一切會影響未來,這是從現在到未來的因果線性關係。可是在本體非地區性領域之中,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會反過來會影響現在要發生的一切相關事件。

這種理論聽起上來真的不可思議, 簡直使人難以相信, 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因為我曾親身經歷過, 而且因此救了自己一命! 你知道幾年前我的身體出了問題, 那段時間被迫停下了所有培訓工作, 內心感到很絕望, 看過超過十個中西名醫也沒有效果, 接受過各種難以忍受的治療, 吃過無數中西藥也沒有明顯效果, 我的身體仍然每天大部份時間感到痛楚, 可能這是本體安排好要我投靠它的安排吧, 在走投無路之下我唯有每天靜坐, 不斷觀想身體康復的景像, 並想像在未來向很多人教授成功刻服這幾年絕境的方法, 在最初做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奇蹟出現, 但我一直堅持下去, 因為我知道這是唯一救我一命的方法。結果發生了什麼事呢? 我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巧合機源下遇上了幾位中外的世界級氣功及身心靈大師, 在這幾位高人的指導下, 我耐心地進行修練, 身體竟然奇蹟地慢慢康復過來, 他們的教導亦加深了我對本體的了解, 經過幾年不斷的研究, 我整理了一門全新的學問- 整合靈性心理學, 還開辦了培訓班, 立下使命幫助更多人透過本體這種每個人本已具有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成功人生。現在我正在做的事, 竟然就是我幾年前觀想的景像!

過去人類就像蘋果上看不見注洞的毛蟲,時代改變了,急劇改變的世界已使人無所適從,新人類是突破時空局限的高?度生物,生命對他們來說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變成為使人驚奇興奮的偉大魔法表演, 整合靈性心理學的 iSpirit概念 就是這種與本體共同創造生命的生活模式。iSpirit來自古代印吠檀多哲學思想(Vedanta), 吠檀多認為,世界的最高主宰是「梵」(Brahman),「梵」是宇宙精神,是無限、無所不在、永恆不滅的精神實體,即是宇宙本體, 它既沒有差別,也沒有形態和屬性,不能以概念來理解,不可用言語來表達;它是超越人類感覺經驗的永恆存有,是世界各種現象產生和毀滅的終極原因。 吠檀多哲學認為個體靈魂具有最高精神體(梵)的內涵,但又與梵有所不同,個體靈魂是由梵演變的。它們的關係就像一隻手和一隻腳,雖有不同形相, 但卻屬於同一個身體, 它們是身體的延伸。這就是印度哲學著名的「梵我一如」的思想。iSpirit 生活模式就是把古代的靈性智慧應用在現代生活中。

時代變了, 我們必須把目光放遠, 美國在這方面比較先進, 發展要比亞洲快速得多, 這就是為什麼全球幾乎各領域都是被他們帶領, 因為他們開啟了本體的力量, 這是全球暢銷書<<秘密>>帶出的重要訊息。他們很多人已一早過著靈性與物質層次同樣成功的生活了, 現在這股浪潮已來到亞洲, 當我們懂得開啟本體的力量, 我們亦將會創造同樣的成功, 同時為世界帶來極有價值的貢獻。

相關課程按此

Karmic Imprint (業力印記)

靈魂的業力與慾望牽引我們去經歷有關生命的各種情境,我們于是在意識深處留下了千差萬別的業力印記 (karmic imprint) 。這些印記並不一定是負面的經驗,只是某一種經驗留下的印象。這些反映了整體作用的印記形成了我稱作全子的地貌 (holon landscape) ,由信念 (beliefs) 、價值 (values) 、身心狀態 (mind-body state) 、習性 (habits) 等元素構成,這些元素在潛意識的深處一直在控制著每一個人對外境的反應,心智的種種念頭就是這些元素的產物。例如一個多年前曾經被狗咬傷的人會相信狗是凶惡的,就算當他看見前面有一隻小狗向他走過來,亦會不能自控地感到恐懼以及在想 : 「快些走開啦 ! 」。但對於另一個人來說,他會想 : 「好可愛哦 ! 」。面對同 一樣的情境,每個人有不同的思維和反應,就是因為擁有不相同的全子地貌。

人類可以有意識地在自己的心田 ( 即本體 ) 種下強力的正面業力印記 , 從而自然地帶來成功。心識就像一塊很敏感的油灰 , 無論它接觸什麼事物 , 都會留下印記 , 這些印記就會 無意識地影響我們的念頭、情緒、行為和決定。例如 , 一個商人如果正面業力印記有足夠多 , 他就會在面對複雜的商業決定時無意識地做了正確的決定。一個正選擇與那一個結婚 , 或想遇上合適對像的女士 , 會無意識地選擇或 「遇上」能夠為她帶來終身幸福的男人。這就是所謂福致心靈或「命好」的效果。 因此 , 業力成功學最重要的秘訣就是有意識及有系統地做出某些能夠製造正面業力印記的行為 , 讓本體自然地為自己帶來成功快樂 , 這樣會比單純靠個人頭腦分析或努力更快和更容易帶來效果。

相關課程按此

Law of Attraction (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是宇宙運作的一條重要法則, 明白它的道理及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輕鬆地達成各種目標。首先要知道的是, 量子物理學家已一早證實宇宙根本不是由物質構成, 組成它的基本要素是能量(Energy), 我們全是大能量場的一部份, 我們的思維、情感、身體乃致物質世界一切事物都是能量的振動。而關於能量的性質是, 以某一特定頻率振動的能量會吸引類似振動的能量。因此, 透過集中精神(靜坐是很好的方法)觀想未來成功的景像, 我們就可以進入那個大能量場, 並有意識地把思想磁化, 從而吸引我們需要的事物 – 機會、關係、成功、金錢、靈感、健康…來到身邊。事實上, 大部份人每天每刻都在無意識地運用這條法則, 只是經常想著負面的思維, 例如擔心這個和那個, 或者想著過去的怨恨等, 偶爾可能出現一些振動頻率較高的思維(即正面思維), 但不足以平衡整體能量。要在物質世界彰顯豐盛的成果, 吸引所有美好的事物, 就只要有意識地小心管理自己的思維, 並每天想像已經成功的情境, 盡量把自己保持在正面的能量上, 當我們懂得巧妙地運用意識的力量, 就可以自然地達成任何夢想, 源源不絕地接收宇宙的豐盛。有關如何每天落實吸引力法則的修持, 請參考本學院的教科書<<當代人類困境與整合靈性心理學>><<喚醒內心的英雄>>或登記本學院之ISP吸引力法則 – 免費網上課程

相關課程按此

Local Domain / Non-local Domain (地區性領域 / 非地區性領域)

量子物理學的術語 , 可以用南極洲的深海比喻 , 海面上的空間叫做 Local Domain( 地區性的領域 ), Local Domain 就是我們熟悉的有形物質世界 , 由於物質世界出現的一切事物大致一座山 , 小致一粒電子必須透過時間 (Time) 與空間 (Space) 才能把它們定位 , 亦即是它們必然存在一個 location, 所以物質世界的向度稱為 Local Domain 。致于非地區性領域 (Non-local Domain) 則是指生成物質世界一切事物的能量和信息場域 , 這裡沒有時空的分別 , 沒有過去、現在、未來 , 沒有距離遠近之別。這裏一點與地球上與這點距離最遠的一點本質上並無差別 , 兩個點可以即時互相溝通。這些概念好像很抽象 , 甚至致難以接受 , 這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攝入的外在表像都是一個有時空之別的幻象 , 其實只是一個表面的世界 , 就像我們看見南極洲海面上的冰山也是分開的一樣 , 海面下面其實有更深的 , 不是外表所見的實相 (Reality) 在運作。科學家已經透過各種實驗客觀地呈現出 Non-local Domain 的運作。看看以下的實驗 :

由 1966 至 1972 年間, 美國精神科醫生Montague Ullman 及Stanley Krippner 帶領一批研究人員在紐約Maimonides Medical Center 做了大量 「Dream Experiment」, A 組實驗對象被安置在「Dream Laboratory」房間中, 責任就是睡眠以及在被叫醒的時候描繪出夢境圖像。他們的身體接上了電並通往電腦以監視REM(Rapid Eye Movement) 的出現。REM 是一個人在造夢時眼球所展現的動作。當研究員發現A 組實驗對象出現REM時便並即通知在另一間房中的B組實驗對象。A組及B組對象的房間曾被安排相隔32呎、98呎、4哩及最遠45哩。B組對象在收到指示後, 立即想像一些預先安排了的圖畫, 並想像把這些圖畫「傳送」到A組實驗對象的夢中。當A組實驗對象的REM 完結後, 他們被叫醒, 並立即描述夢中所見景像。研究人員於是比較真實圖像與及夢中圖像的相似性, 並以1-8分代表相似性。其中一幅圖畫是叫做 「Descent from the Cross」, 是把耶穌由十字架抬下來的景象:

其中兩位 A 組對象有類似的夢境(由於原文較全神故不作翻譯) :

“…there was a ceremonial thing going on,… leading to whatever the ceremony would be to sacrificing two victims……I would say the sacrifice feeling in the native dream…would be more like the primitive trying to destroy the civilized…It believed in the god-authority… It was the use of the fear of this, or the awe of god idea, that was to bring about the control.”

在這段期間大量類似的實驗順利地完成 , 其中有不少的相似性都大過一半。顯示B組對象的確透過另一個空間,影響了A組的潛意識, 透過夢境表現出來。(此實驗結果節錄自 “The Conscious Universe, The Scientific Truth of Psychic Phenomena”) Dean Radin, Ph.D. P.68 , P.119)

科學家在 1987年公佈令人震驚的Grinberg-Zylberbaum實驗結果。在這個實驗中,兩個感到具有連結的人被安排作實驗對象。他們首先被安排在一起靜坐20分鐘,然後其中一個被帶往另一間很遠的房間並關上門。科學家用閃光刺激這個被隔離開的人,以致他的腦電波出現了一些突然的脈衝。結果發現那個在原先房間的人的腦電波竟然同一時間亦出現相同的?衝,這個結果顯示,這兩個人雖然被隔離,但他們其實在一個比表像世界更深的空間依然連結在一起,而且其中一個人頭腦的活動會在那個空間影響另外那個人的頭腦。

這些例子明顯告訴我們,人類皆具有透過高次元空間 ( 亦即是非地區性領域 ) 影響其他意識的能力,無論我們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做。我們的心念、決定、行為都是我們的意識與本體中的能量和信息場在互動之下形成的結果。

相關課程按此

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 (多重世界詮釋)

宇宙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關聯著一切萬有的純潛能場域,人類的意識對於影響這個場域的運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讓我打一個比喻來表示純潛能場與意識之間的關係。想像你在一間甚麼都沒有,四面都是墻壁的房間,你手上只有一部無線的微型電視。你看見這間房間沒有甚麼傢俬雜物,但並不等于四周甚麼都沒有。事實上,各種各樣的電波、訊息充斥著你的四周,光是電視台的便有無數頻道供你選擇,這些頻道包括新聞、體育、電影、喜劇、悲劇 …… 應有盡有。

他能夠選擇決定電視熒光幕播放那一個頻道的節目。熒光幕永遠只有一個,可是它能夠投映出千變萬化的畫面,就像我們的眼睛永遠不會變,但是它能夠看見意識透過純潛能場變現出來的多采多姿的人生處境。這就是量子物理學稱為「多重世界詮譯」( 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 ),此理論由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休 ‧ 艾佛雷特三世( Hung Everett III )於 1957 年提出來 , 它指出每種可能性(亦即是每個電視頻道)都各自在自己的空間發生,每個空間稱為平行宇宙( Alternate Universes )。亦即是說一切可能性都同時在發生,只是它們以不同的概率存在。當意識進入某一平行宇宙,便能夠看見該可能性的出現,並且有機會透過意識的能量管道把它在物質世界中彰顯出來。

Psychoid Phenonmenon (心物現象)

同步性現象同時涉及心靈內在世界與外在的物質世界,因此,它並非單一的心理( Psychological )或物理( Physical )現象,而是一種心物( Psychoid )現象。容格把這種現象理解為宇宙神聖力量的一種展現,他稱之為 unus mundus 。 同步性為我們揭開了宇宙神秘的面紗,它與我們普遍接受的因果律是宇宙的本體在我們前面呈現的兩種運作面向,就像光同時具有粒子與及波動的性質一樣。古典物理學( Classical Physics )或者牛頓力學( Newtonion Mechanics )把時間和空間看成為絕對不變的物理量,並研究物體在固定的時空模型中的運動情?,因果律可以說是在這種模型中的絕對真理。容格提出的同步性擴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看見它隱藏在表像世界背後更深的實相。以下的時空規律圖描述了宇宙運行的全新面貌:

容格提出這個圖的時候,對量子力學( Quantum Mechanics )的瞭解並不多。事實上,隨著量子物理學的日益進步,科學家對于各種超出古典物理學所能解釋的現象都能夠開始明白,量子物理學改寫了牛頓力學的宇宙觀,整個物理學因此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並不打算詳細介紹兩套物理學的內容,因涉及的學理會過於複雜,一般讀者恐怕難於消化。可是對它們的一般理解是必須的,這樣會對你瞭解同步性有莫大的幫助,畢竟同步性作為一種物理及心靈結合的特別現象,亦是大自然運作的重要規律。有鑑於此,我決定以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作為解釋,這樣你便會很容易明白。

簡單來說,牛頓力學研究日常生活中各種物體碰撞時,發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可以這樣說,牛頓力學的應用範圍主要在肉眼所能看見的表像世界。讓我舉一個牛頓力學典型的應用例子 : 在桌球比賽中,我們要透過紅波把黑波打入洞中,這是一連串的?性因果作用。即我們向白波發出一度力 a 白波撞向紅波 a 紅波撞向黑波 a 黑波入洞。

牛頓力學研究一連串機械式運動效應的物理變化規律,根據牛頓力學的邏輯,假如我們知道這個系統中所有相關的物理量,例如三個球之間的角度、球的重量、摩擦系數等,我們便可以正確無誤地計算出需要使用的力度及角度。總而言之,當我們掌握了所有相關的訊息,我們便能夠控制系統。

量子物理學的研究範圍要比牛頓力學深入和隱蔽得多。它是研究在原子水平上(亦即是表像世界背後的那個微觀世界)的運作 , 像同步性一樣,那個世界所涉及的事物規律完全與我們熟悉的因果律世界不同 , 例如要測量某個電子的位置,電子的運動狀態會有不確定性,觀測者會對測度結果產生影響 , 這就是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 Werner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一直被認為是粒子的電子某些行為,又只能用波動性來解釋,亦即是說,粒子既是粒子,同時也是波。對于牛頓力學來說,粒子就是粒子,波就是波,量子世界的現象對古典物理學家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量子力學的世界深奧難明,但以最簡單的術語來描述量子世界,就是世界的呈現是整體性的波動( waves )的互相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像表像世界那樣?性的因果作用。(例如把黑波打入洞中)。

這就好像你看見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玻璃樽,以某一方向移動,它每一瞬間的移動方向是由海面上各個不同方向的波浪相互作用之下而形成的。波動是一種能量,換言之,量子力學是研究整體能量場的作用。

容格在研究同步性的過程,認識了當時量子物理學的其中一位權威人物 ── 沃爾夫岡 ‧ 泡利( Wolfgang Pauli ),他對容格有關同步性的研究相當有興趣,並建議他把量子物理的整體能量場的概念加入時空規律圖中。在量子物理學的概念中,時間和空間都只是一種幻象,在整體能量場的實相中,並不存在時空的區分,這個概念簡直令人震驚得無法接受。可是,假如你明白甚至親身體會過它,你生命的各方面將會出現巨大的變化,我的意思是 , 奇蹟出現在你生命中的機會會愈來愈高,這是經過我多年親身引證的。我會在下量子彰顯」中舉出大量當代實驗來引證這一點,他們最後達致共識,把時空規律圖修正如下:

這個圖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關于宇宙規律的更寬宏版面。它完美地結合了心靈(橫軸)與及物理(縱軸)的兩大範疇,這是自古典物理學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因為古典物理學根本不會把心靈的作用看成為能夠影響運動系統的因素。這個圖可說是超心理學界以及物理學界兩位劃時代人物的智慧結晶。

Pure Potential Field (純潛能場)

請參考 Zero Point Field( 零點場 ), Quantum Manifestation( 量子彰顯 ), Space Time Event( 時空事件 ) 。

Quantum Entanglement (量子糾纏)

二十世紀千禧人物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曾經做過一個很著名的思想實驗( Thought Experience ),叫做 「 愛波羅詭論 」 ( 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 ),簡稱 EPR 實驗。這個實驗是他於 1935 年與另外兩位元物理學家 Boris Posdolsky 及 Nathan Rosen 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提出來的。他想像兩個完全一樣的電子( Electrons ),以不同的方向以高速運動。假設他們稱作 A 粒子及 B 粒子。

他們認為觀測 A 粒子的過程亦必然同時影響了 B 粒子。可是, 它們是以不同方向運動的,而且互相分開一大段距離。意思即是 A 粒子及 B 粒子在另一個空間( Non-local Domain )是連結在一起的。在觀察 A 粒子的過程中,某些肉眼不能見的相互作用和溝通已經以快于光速的速度影響了 B 粒子,這兩粒電子雖然是分開,但事實上是纏結在一起( Entanglement )。

這個思想實驗後來亦確實由專門為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 CERN )設計儀器的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 . 貝爾( John Bell,1928 – 1990)在實驗室中證實出來。不過,他用了光子(Photons)來代替電子, 光子有一種特性叫做偏振( Polarization ),即是某一方向的振動。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準確測量出光子偏振的方向,我們只能夠得到向上或者向下振動的大概答案。實驗的裝置其實並不複雜,中間是一個光源裝置,負責向兩邊發出不同偏振角度的光子,兩邊分別放了兩塊偏光鏡(例如好像 「寶麗來 」 偏光太陽眼鏡之類的物料)。想像偏光鏡的作用就好像一排鐵閘,那些偏振方向大致與鐵閘平行的光子便能夠通過,而那些因為偏振方向明顯與鐵閘不同的光子則被偏光鏡反射,而且反射出來的偏振方向會與偏光鏡的偏振方向垂直。在偏光鏡的兩側放置了兩個測量光子偏振情況的偵測器。實驗顯示非常奇特的結果:一對光子呈現了 「 孿生狀態 」 ( Twin State )。當其中一個光子擊中偏光鏡後,它可能是通過或反射,形成了某一偏振角度,而另一邊的那個光子的偏振會立即被複製。舉一個比喻, 假設我們改變一個溜冰場上正在滑行的運動員的前進方向,她的孿生姊妹亦會同時在另一個溜冰場上改變成為相同的前進方向。這個實驗證明一對光子的而且確是在一個肉眼不能見的空間連結在一起。在九十年代中期,日內瓦物理學家進行了更 深入的實驗,就是沿著長約 10 公里的光纖電纜發射光子,結果顯示兩粒光子仍然表現出 「 孿生狀態 」。 這證明 Non-local Domain 是沒有地域距離的限制的。

「愛波羅詭論」 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因為宇宙中並沒有速度可以比光速更快,那麼上面那兩粒相距甚遠的光子是靠甚麼來溝通的呢? 倫敦大學物理學家大衛‧波恩( David Bohm )提出 下面的比喻來解釋:想像有一個水族箱,裏面有一條魚。你無法直接觀看這個水族箱,因?你坐在另一間房之中,你只能透過兩台電視攝影機來觀察它,一台位于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于側面。當你看著兩台電視監視器時,你可能會認為在兩個熒光幕上的魚是分離的個體。皆因由于攝影機是在不同的角度對著那條魚,兩台攝影機得到的影像也會有所分別。然而,你覺察到兩條魚之間有特定的連結關係。當一條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做出不同,但配合的轉身動作。如果你不知道真相,你可能會認為兩條魚一定是在互相心電感應,但是這顯然並非事實。實情是,兩條魚都只不過是幻象,它們之間亦沒有甚?超光速的訊息交換,它們其實是一條魚的兩個化身。

波恩的比喻告訴我們,宇宙是一個整體性的東西的破碎投映,宇宙的森羅萬象只是一種幻覺。在終極的實相中,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一個整體。你身體細胞中的一個電子,月球表面的一粒微塵中的一個質子,南極洲的一點水滴,北極的一片雪花,亞瑪遜森林的一棵樹,非洲大草原上的一頭大象,大西洋深海中的一條灰鯨 ……一切事物都是同體的,而且不單止空間是一個幻像, 甚至時間也是虛妄的,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於那個整體中。

Quantum Manifestation (量子彰顯)

量子彰顯是一套由賴柏諭博士發展出來, 能夠透過意識的強大力量在物質世界彰顯奇蹟的方法。 傳統上 , 大部分人都以為外在世界是獨立於個體意識 , 即是你與萬事萬物都是獨立分開的 , 可是這種關於存在的二元對立觀念已經過時。量子物理學早已打破了這種觀念 , 證明萬事萬物在更深的次元是彼此連在一起的 , 那個肉眼不能見的空間量子物理學稱為非地區性領域 (Non-local domain), 這個領域是信息 (information) 及能量 (energy) 的場域。量子物理學相信整個物質世界 ( 稱為 Local domain) 是由非地區性領域產生。 打一個比喻 : 這個場域就像深海中的暗湧 , 而物質世界的現象就有如海面上可以被看見的波浪。在大海的底層是全然的寂靜 , 那裡什麼都沒有 , 本質上是「空」的 , 可是那裏卻是生起信息和能量 , 能夠變現萬事萬物的空間 , 它被稱作「零點場」 (Zero point field) 或「純潛能場」 (Pure potential field) 。人類的意識最深處與這個空間連結 , 透過量子彰顯的特別方法 , 人類可以進入這個空間 , 發放強力的意圖 , 影響整個大海的量子震動 , 從而在物質世界彰顯期待的結果 , 例如帶來新的客戶、靈感、機會、關係、金錢、改善健康等。量子彰顯就是運用人類最深的存在本質 ( 本體 ) 創造成功的一套方法。

相關課程按此

Shadow (陰影)

每個人都想生活得開心快樂, 沒有人想活得痛苦, 這是人類共有的天性。在我們所做的每件事背後, 都存在這樣的動機。意識上我們窮一生努力要創造更好的明天, 然而實情是, 我們在人生的劇場當中卻經常要承受各種各樣的痛苦: 人際感情關係的痛苦糾纏、被過去傷害留下的悲痛、憤怒和自責折磨、總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或沒有價值、無法得到別人的愛、無論甚樣努力也似乎與成功無緣、承受各種負面情緒的困擾…對很多人來說, 生命似乎只是一個不斷受苦的過程, 夜幕低垂, 當我們俯抑窮蒼, 任何人心底裡都禁不住要問, 為什麼我們要生在人間受苦?人生到底是為什麼? 我們究竟是誰?

生命中所承受的痛苦表面上沒有任何價值, 但在最深的實相中它們是一種幫助我們靈性成長的計劃和安排, 給我們機會克服障礙, 回憶起我們是誰, 活出靈魂最偉大版本的必經過程。生命在開始的時候,每個胎兒在母親的懷裡只是一片充滿著愛的純粹和諧及寧靜,那個時候胎兒的意識與整個宇宙本體是合一的,那裡並沒有人我之分別。胎盤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生中唯一的伊甸園。嬰兒在出生後,與本體合一的意識仍然會維持一段短的時間,可是在成長過程中, 我們受到別人一次又一次的傷害、攻擊、批評、侮辱、漠視、遺棄…每一次的創傷都會使我們更加遠離了本體。真相是, 我們都已遍體磷傷, 我們雖然每天如常過活, 但這些久遠的傷口卻仍然沒有療癒, 有些甚致在淌血不止, 為了在別人和社會面前維持一個良好的形象, 我們極力隱藏和壓抑它們, 假裝我們是一個正常的人, 我們長久以虛假的形相過活, 於是漸漸地無法接觸我們本性中最真誠、善良和純真的一面, 我們大多已記不起自己的本來面目, 一早忘記了自己是誰, 那些部分切斷了與我們最真實的自性的連結。

那些被隱藏和壓抑的部分稱為陰影(Shadow), 由超個人心理學家容格(Carl G. Jung) 首先提出,意思即是人格的黑暗面, 又稱為次人格(Sub-personality) 或痛苦之身(Pain body)。它們是我們極力否定的負面特質,例如懦弱、恐懼、邪惡、愚蠢、沒有價值、貪婪、羞辱、空虛、自私、憤怒、創傷……在每一個人看不見的心靈深處都存在各種各樣的陰影, 容格說:「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們雖然極力隱藏和否定它們,可是這並不表示它們不存在,恰好相反,它們經常在我們有意識地想做個好人, 或為更好的生活努力奮鬥的同時, 無意識地控制我們做出種種違返愛的良知或愚蠢的事情, 或吸引相對應的負面人物和事件出現,如果我們不去真誠地接納它們, 並與它們和解, 它們就會不斷破壞和障礙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面向, 為我們帶來負面的業力而導致痛苦的惡性循環。 正如容格說:「我們必須與邪惡奮戰,面對陰影,整合內在的魔性。」

每個人有獨特的因緣, 不同的陰影就是由久遠以來的不善業力衍生出來的不健康生命體,如果我們無意識地認同了陰影,我們光明的神聖本體便無法顯現,結果不是被各種負面情緒傷害自己就是傷害別人。每一個人來到世上的重要目的, 就是要用愛去接納、擁抱和轉化這些陰影。陰影看似是負面的, 但其實在它們背後存在正面的特質, 老子說過:「萬物負陰而抱陽。」,容格也說過類似的話:「黃金就在黑暗裡。」當這些正面特質被認出來, 我們就能夠把它們從支離破碎的黑暗空間再次整合成為光明的完滿心靈本體。 正如印度神祕主義者卡比爾(Kabir)所說:「我將歸還在出生之際給予我的靈魂,一如給予我時那麼純潔、乾淨。在我死時,我將這樣的歸還它。」從黑暗回到光明,並以愛的光芒照亮其他仍在痛苦深淵的眾生,我們就能夠為世界帶來愛、和平與盼望, 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在地球的目的和使命。

相關課程按此

Soul (靈魂)

靈魂 (soul)是本體的某個面向。想像本體就像整顆鑽石,靈魂就是鑽石的每一個切面。根據當代吠陀學者及醫生狄巴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對靈魂作如下的定義:

靈魂是一種活著的、動態的、在進化中的意識系統,由情境、關係、意義及原型主題組成。靈魂是由業力、回憶及欲望衍生。

這個定義有很深層的意思必須要被瞭解。靈魂可以視作本體中局部震動著的能量和信息場 , 是本體整個震動頻普的其中一小段帶 , 靈魂不是獨立存在的事物,而是由過去的集體業力、回憶及欲望帶動,就像電流在驅使燈泡發出光芒一樣,靈魂就好像那個光芒。每一個靈魂是精神體 , 以有形相的身驅呈現在世上 , 在業力的牽引和帶動下與其他靈魂產生互動 , 而達到消除業力和進化的目的。

Space Time Event (時空事件)

物質世界 (Material domain), 亦即是量子物理學所指的地區性領域(Local domain)是一個以時間和空間作為建構的世界, 每件事物例如一粒微塵、一塊石頭、一棵樹、一本書、一枝筆……如果我們要在茫茫宇宙中找出它們, 就必須首先找出它們所在的位置, 以及在這個位置出現的時間。人類社會的活動亦是一樣, 想像你打算約一位客戶飲下午茶, 並且準備與他傾談一單生意, 為了能讓這件事得以進行, 你必須事先與他商議好約會的地點和時間, 每一件事物在物質世界都是一件時空事件(STE), 是由物質世界背後的非地區性領域 (Non-local domain) 顯化出來的 。非地區性領域是五官接觸不到的量子世界 , 那裡既不存在時間 , 亦不存在空間 , 那是一個絕對的世界, 只存在能量和信息(Quantum domain)。非地區性領域最深的次元某致能量和信息也不存在, 那裏只是純粹的虛空(emptiness) , 亦即是純精神領域 (Spiritual domain), 人類的意識最深處與這裡連結 , 一旦進入最高的精神領域 , 便可以影響量子場的震動 , 並在物質世界彰顯特定的結果 , 一般人只用了少于 10% 的能力 , 這是人類最大潛能所在 , 占了 90% 以上 。印度古代吠陀經 (Vedic) 說 :

In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neither existence nor nonexistence,

All this world was unmanifest energy…

The One breathed, without breath, by its own power

Nothing else was there…

根據以上描述 , 整個宇宙本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Synchronicity (同步性)

大部份人對我們世界的運作方式的理解都是以古代希臘的邏輯方法論為依歸的。亞裏斯多德是那個方法之父。簡而言之 , 就是因果律 (Causality) 亦即假如有某件事件事物存在 , 則必定有一個導致這件事出現的原因。例如你正在看著這本書 , 是因為你昨天在書店決定購買它 , 而導致你購買它。有另一個更早的原因 , 就是你的朋友在一星期前曾經向你推介過這本書 …… 依照這個因果律的分析 , 對于任何事物的出現 , 我們必定可以找到一條一連串的因果串連 :

容格發現 , 因果律只是我們使用了有限的理性頭腦來觀察萬事萬物所得到的狹窄結論。宇宙的神性超越了理性的頭腦所能理解 , 比較宗教學大師休斯頓 ˙ 史密斯就形容用頭腦瞭解神就像狗子用鼻來瞭解愛因斯坦的公式一樣。如果我們能夠學習放下理性的頭腦 , 我們便會清晰看見無限智慧在我們日常生活所呈現的另一種面向的邏輯。正如容格說 : 「我們必須假設所有一般的事物是與因果連鎖有關的 , 另一方面它們亦與一種有意義的交錯連結 (meaningful cross-connection) 有關 …… 一個人的一生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均建立在兩種基本連結上 : 第一種屬於自然過程中的客觀性的因果連結 , 第二種屬於那個人經驗到的同時很個人性的主觀連結。例如好像夢境一般主觀的東西。兩種連結同時存在著 …… 」 (Synchronicity, An Acausal Connecting Principle pp.11 -12) 。

容格把那種有意義的交錯連結稱為同步性 (Synchronicity), 這便是無限智慧在與我們溝通的重要訊號。同步性並不是屬于哲學上的觀念 , 而是屬於一種親身體驗的引證。容格曾舉了一些他曾經遇過的相當引人入勝的例子來為我們解釋何謂同步性。我個人最喜歡的有三個。

例子一 : 治療病人的甲蟲

容格曾經有一位超理性的女心理病人 , 傳統的心理治療似乎無法為她帶來任何效果。有一次她告訴容格夢見了一隻金色的甲蟲 , 容格知道甲蟲是古代希臘人對重生長 (rebirth) 的一種典型象徵。當這位婦人正在談論她的情況的時候 , 容格突然聽到治療室的門窗外 , 有一些細緻的敲打聲音。他于是打開了窗簾及窗門 , 發現竟然有一隻金綠色的甲蟲 飛了進來。容格提了它所描述那隻甲蟲 , 自從這次巧合的事件發生之後 , 這位病人出現了一些微妙的改變 , 她變得沒有像過去那樣理性 , 而接下來的治療也開始出現了效果。

例子二 : 母親的訊息

有一段時間我想買一盒「心經」 的錄音帶來修行念誦 , 以平靜內心。「心經」的誦本音樂在市面上很普遍 , 但並非所有都能令我有感覺 , 唯獨一首我聽過旋律優美的國語版本。我正在想著那裡可以買得到這個版本 , 那段時候有一次我要探望母親 , 我回到過去住過的老家。 她不知為什麼突然叫我看一看一個有五盒錄音帶並封滿了塵的膠袋 , 她說如果那些錄音帶沒有用就要棄置 , 以免家裏太多雜物。當我打開膠袋 , 竟然發現一盒我十多二十年前買下來的「心經」 , 就是那個我有感覺的版本 , 原來我一早已忘記它一直放在家中。

例子三 : 火山大災難

這個例子並不是容格的親身例子 , 而是從一本叫做 「時間的實驗」 (An Experiment with Time) 的書中節錄出來。一位叫做 J.W.Dunne 的人曾在 1902 年做過一個特別的夢。他看見自己站在一個小島的的火山上 (volcanic mountain), 火山發生了爆發 , 他夢見自己急忙向島上 40,000 名島民展開救援 , 可是全部島民都因為這次災難而喪生 , 幾天之後 ,Dunne 收到了一封由「每日電報」 (Daily Telegraph) 寄出的信 , 當他打開這封信的時候 , 嚇然發現以下的文字 :

VOLCANO DISASTER
IN MARTINIQUE

Town Swept Away

AN AVAILABLE OF FLAME

Probable Loss of Over
40,000 Lives

以上例子均呈現了同步性的共通特點,就是出現了一種無法透過因果邏輯解釋的巧合。生活在這個相對世界的我們,一般都只把這種現象理解為純粹的巧合,背後並無任何特別意義,我們這種想法是正常的,因為我們已慣於透過因果的有色眼鏡來看世界。可是容格指出,同步性涉及非常深層的超自然現象及心靈運作機制,每一件同步性的事件無論我們有沒有察覺,均對當事人來說有其獨特的意義。正如容格所說:「同步性是指某一種心靈狀態(Psychic state)與一件或者多於一件的外界事件同時發生,而這些外界事件對於當時一刻的當時人來說是具有主觀上的意義的。」容格所指的心靈狀態可以是一個夢境,某種情緒狀態,某個想法或者某種預感等。

他又特別指出:「這種有意義的巧合不可能是純粹的巧合……它們不能再被看作純粹的巧合,但在因果邏輯無法解釋的情況下,它們需要被看成為一種具有某種意義的安排。

當一個人發現他身邊的同步性事愈來愈明顯及頻密, 那就顯視他的生命已經與本體同行, 亦即是說, 主宰宇宙運行的無限智慧正在帶領他的生命, 他活在宇宙的自然法則之中, 生命的各方面都會感到比較順利, 而且不會再經常感到憂慮, 而是會感到安心、喜悅和自在。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超個人心理學)

世界已邁進了2013年, 在全球一體化之下, 整體人類面對各種各樣的生存壓力和重擔, 普遍感到焦慮、空虛、苦悶、迷惘、困惑……我們需要對生命有一終極意義的認知與解決方法,好讓我們在精神的癈墟中重拾希望之星光, 超個人心理學屬於西方心理學發展史上最新的階段, 已發展了近五十年, 被認為能夠為人類的存在帶來最全面及終極的意義。台灣著名身心靈導師胡因夢(前著名演員)也在一次訪談中說到:「超個人心理學就是結合了東方佛道裏面的高層心理學和西方的深度心理學,統合成為了一個真正完整的心理學, 沒有任何抵觸,所以你現在真的要學習心理學, 就直接進入到超個人心理學吧!」今天, 全世界已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到超個人心理學對人類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開始走上超個人心理學的成長之路。

心理學的最新發展趨勢

西方心理學在歐美各國從成為一種學問之後, 其實沒有停止地不斷發展和演變, 已經歷了四個不同的重要階段,每一階段主要是對人類的不同理解所導致的, 可以說每一階段的理解都比之前更貼近人類存在的實相, 亦更能滿足人類生命的全面需要。這些階段包括:

1. 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 – 1939) 是心理學的始祖, 他的理論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深遠, 甚致衝擊西方社會文化的所有層面。Freud破天方地提出人類的行為暗中受潛意識影響, 當時的人們才醒覺自己並非如想像中那麼理性及自由。可是其理論充滿了對人類心理極為扭曲的詮釋, 他認為人類的潛意識充滿暴力和性慾, 甚致把人類看成為病態的生物, 在他眼中什麼都是病態, 連藝術、音樂、宗教等人類高尚心理活動都不過是性驅動力的昇華。他對人的理解只停留在動物的層次, 認為人類只單純地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 他所看到的人生目的, 只不過是減低焦慮以求平安的低等層次而已。Freud 對人類較高等的抱負及價值例如博愛、仁慈等,常由動物性或悲觀的角度解釋,人類在這階段被扭曲和婑化成為極其負面和低等的物種。可幸的是,他後代的心理學家例如容格(Carl G. Jung) 、馬斯洛(Maslow) 、羅傑斯(Carl Roger) 及偉克‧凡高(Victor Frankl) 等都一致看到人類還有較高的存在意識,潛藏追求光明、積極和偉大的生命,下面會再提及。

2. 行為主義心理學(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它的創建人為美國心理學家華生(Watson,1878 – 1958)。 行為主義觀點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行為心理學家研究人類就像經典物理學家企圖控制並操縱自然現象一般地操縱人類的反應,他們的工作便是預測並控制人的行為表現。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Pavlov,1849-1936)就以狗做實驗,如果隨同食物反復給一個中性刺激,例如搖響鈴子,即一個並不自動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這狗就會逐漸“學會”在只有鈴響但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分泌唾液, 這個過程稱為 “條件反射”。Watson相信他也可以用同樣方式操控一個人,他曾說:「你給我一個健康的嬰兒,我可以隨意把他培養成為小偷、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我就是根據後天所給的條件來培養他了。」然而,行為心理學後來亦受到了嚴厲的抨擊,因其極端理論視人為只會被動反應的有機體,每個生命只不過是機器人而己, 對加諸在身上的影響力毫無反抗餘地,生命的存在只是神經反應作用,對人類本有之靈性徹底忽略,有些先見的學者指出了心理學發展到此階段,只是一種 “空殼”般的學問,認為人類只是低級地受欲望的推動(Freud)及被動地受外在環境塑造(Watson)而成,在此前提假設之下,難怪很多人都無法體會生命的尊嚴。後來有更多心理學家不斷指正其不合邏輯及自相矛盾,造成行為學派內部分裂。

3. 人本主義心理學 (Humanistic Psychology)

過去心理學家?調科學的客觀性,而採用了為沒有生命的事物而設計的科學典範,漠視了人類的靈性、存在意義、自由意志等課題,結果反而把人非人化。可幸的是,後來有一群卓越的心理學家,把焦點從新放在活生生的人上, 在當時心理學界以Freud思想為歸依的背景下, 可以說是以極大的勇氣為人類的尊嚴挺身而出。其中一位領軍人物是馬斯絡 (Maslow,1908 – 1970),他是人本心理學之父。這個學派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他指出這是“心理學第三勢力”。當時馬斯洛及很多心理治療師,都認為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派過度專注病態的行為而缺乏心理正面價值的探索,對人類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創立一個全新的心理學取向,強調正向的心理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價值。人本心理學加入了當時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把個人的自由和活出人生的意義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馬斯洛提出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認為人類有五種心理上的需求,包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對食物、水、空氣、性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這類需求的級別屬於最低的類別。
(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包括對自身安全、穩定的生活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病痛等的需求。
(3)愛與隸屬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
避免孤獨、寂寞、疏離,渴望個人能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4)尊重需求(self-esteem needs):
這個層次涉及自尊感(Self Esteem),包括渴望有自信、成就,以及受別人尊重,例如有聲望、受人注意及受人賞識等。
(5)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指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把個人的潛能充份發揮出來,達致所謂顛峰體驗(peak performance)的狀態。

需求層次指出,每一個較低層次被滿足後,便會出現較高層次的需求。人本主義心理學與前兩階段最不同之處,是強調人的尊嚴,反對Freud對人的悲觀論調,以及反對Watson把人看作純機械反應的低等層次,相信人有其獨有的尊嚴,強調自我意識、自由意志、活著的意義、自愛、自我肯定、自我潛能開發等課題,因為人本主義心理學頗為把焦點放在自我上,故有時也被稱為 「自我心理學」。由於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潛能及健康,使美國在1950及1960年間形成了 「人類潛能運動」

4. 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Carl G. Jung
William James
Stanislav Grof
Roberto Assagioli
Ken Wilber
Viktor Frankl
Thich Nhat Hahn
Carl Rogers
Deepak Chopra
Debbie Ford

背景
超個人心理學又稱為第四勢力心理學。不同於以往的階段,超個人心理學將人提高到宇宙的地位,強調人的靈性與自我超越需求,並以之作為人的終極關懷。人本心理學以「人」為本,強調以人為研究對象,但是由於其主張「自我實現需求」層面,造成了自我本位、自我崇拜、自私心態及只一味追求出名成功等弊病,導致人性走向極端,世界過度競爭, 互相爭奪, 耗盡資源的問題。到了1960年代前後,許多人本心理學家,包括了Sutich及Maslow,逐漸醒覺「自我實現」並不能成為人的終極目標。 因此,Maslow在晚年提出「靈性或超越性需求」的層面,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基本架構,他在1968年再版的<<存在心理學探索>>的序言中寫道:「我認為,人本主義的、第三種力量的心理學是過渡性的,是向更高的第四種心理學發展的準備階段。第四種心理學是超越個人的、超越人類的,它超越了人性、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實現等概念,是以宇宙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興趣為中心……我們需要某種 “大於我們的東西”作為我們敬畏和獻身的對象。」

超個人心理學強調人類靈性的發展,這與我們中國的思想 -人類是萬物之靈(出自周武王) 是一致的。事實上,我們的世界在西方自我主義、功利主義和效益主義的鼓吹下已變得非人化,為了生活,人們互相控制,彼此利用,證明自己勝過別人或用盡一切違反人性和自然的方法要達到名利目標,人與人之間普遍失去了真誠的信任和連結,大部份人在這種生存壓力下都感到極大的焦慮不安而產生各種身心問題,這種低檔的生存狀態是完全與人作為萬物之靈背道而馳的,最終的結果必然會把世界推向毀滅的邊緣。因此,超個人心理學的出現能夠為人類世界恢復光明與盼望,以及締造出以人類靈性為本的全新高層次文明帶來極具意義的貢獻。另外,意義治療心理學家弗蘭克(Frankl) 亦為超個人心理學帶來深刻的貢獻,他認為人具有三種層面:身體、心理、及靈性的層次,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層次,其中以靈性或精神層次是人類存在的最高向度。他說:「我們不能忽略靈性的層面,因為那是人之所以為人之處……唯賴靈性的中樞,才能確保及完成人的一體及整合性。所謂整體,是指身體、心理及靈性各方面的整合,我們應不厭其煩地強調,全憑這三層次的整合才能使人完整」Maslow 發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本心理學狹隘人觀的限度,轉而強調以「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宇宙為中心」的大我人觀。

東方文化的新發現

超個人心理學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東方文化及靈性傳統的再現;超個人心理學家整合東方的宇宙觀,強調人應與宇宙合一的「人觀」,可以說超個人心理學就是東方的文藝復興。中國和印度都屬於八大文明古國,他們都以其獨有的文明而在古代發展出超群的國力。就以中國為例,中華文明在唐宋時代,確實無論在思想水平、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發明、軍事實力都處於輝煌的階段,可以說當時的西方國家並不能與之相比。東方古代文明無論是中國的天人合一,或印度「梵我一如」之哲學思想注重人的謙卑品格,高度重視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對兩者應如何和諧相處有精闢的見解。西方國家已經有無數先知先覺的人,包括很多高級知識份子都看見東方古代文明對恢復世界秩序的重要價值,並已一早改變人生的方向,向著這些文明指示的方向修煉心性,甚至發展出以這些文明為基礎的事業及全新經濟體系。阿諾諾德·約瑟夫·湯因比教授(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是國著名歷史學家,他被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以中華文化為主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將是人類未來最美好和永恆的新文化。

Maslow從研究東方的經典中發現東方文化十分強調「大我」「整體」,這使他深深地意識到過去西方心理學只是一味強調自我的問題,完全忽視了個人與大我的重要關係,為人類世界帶來極大問題。另一位極欣賞中國文化的心理學大師Carl Rogers在其後期的思想亦轉向重視人的宇宙性。他在 “A Way of Being” 一書中體驗到:「人與宇宙一體的感覺」

新物理學的發現

過去人們的存在意識一直停留在以牛頓力學(Newtonian Mechanics)為基礎的宇宙觀,它產生於十六世紀的英國,特點就是把時間和空間看成為絕對不變,並研究物體在固定的時空模型中的運動情況,根據這種觀念,宇宙就像一部冰冷生硬的機器,事物之間互相獨立,彼此並沒有眼不能見的關連。而現代新物理學的世界觀,已一早不再視宇宙為一堆零件組成的機器,而是由能量(Energy) 和信息(Information) 組成的有機存在體,宇宙就好似一張巨大的能量信息網,任何細微的部份都不是獨立分開的, 而是在很深的次元連結在一起,一切都是同體的,我們中國的老子一早就說出這樣的意思:「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因斯坦亦有類似的見解:「人是我們所謂宇宙整體的一部份,受時空所限的一部份,他所經驗到的自己及自己的思想感受常是與其他部份分開的,這是他的意識之眼所產生的錯覺,這種錯覺為我們構成了一種監獄,我們將囚禁於個人的慾望中,只關心身邊少數的幾個人。我們的使命便是拓展我們的慈悲範圍,接納所有的有情生命及美麗的自然整體,如此才能將自己由這監獄中解放出來」。我們要恢復人類作為萬物之靈的本來面目,就必須超越自我的狹小個體,達到超個人的大我及宇宙性的層面。這樣我們不僅享有自由,與在物質世界彰顯奇蹟的力量(亦即是愛因斯坦所說人類還未開啟的99%潛能) 重新接軌,而且會生出我們本來已具足的大愛、慈悲心重新開發出來,這樣人類不單止能夠創造出高品質的成功人生,更加能夠幫助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就是超個人心理學提倡的新人類的方向。

人類進化的必然趨勢

綜觀人類的歷史可以得知,人類很多文明都是不同板塊的智慧互相交會和結合而產生的。例如當佛法傳入新的國家,就會受到本土文化的影響而演變出更適合該時空的新文明。我們中國的禪宗就是印度佛法與道家思想的結合,密宗就是佛法與西藏文化的結合。這種結合會產生非常不同的修練方式。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有一種不同文化結合的進程正在浩浩蕩蕩進行中,這是人類歷史進程的必然趨勢。這次結合的層面非常廣闊,對世界起著深遠的影響,那就是東方各靈性系統與西方一直以來的獨特內在修行方法 –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以及外在方法 – 科學(Science)的大結合,亦即是東西方文明精華的結合,這次產生的全新文明就是超個人心理學。有一點需要強調,超個人心理學並不只是加入佛法和道家的思想,對人類有幫助的靈性傳統,例如印度的吠檀多哲學(Vedanta),亦會透過整合的途徑被納入超個人心理學的內容中,而沒有任何矛盾。

我們很多人在成長過程都曾經受過各種傷害或打擊,大部份相關的情緒都被壓抑了下來,可是它們卻仍在潛意識每天控制著我們的行為、情緒和態度,因此為什麼很多做靜坐、禪修、默想、祈禱等各種靈修的人會發覺這些方法的確能夠提升他們的心性,但又未能較全面地解決問題。也許在靜坐的過程感到很平靜,但一離開坐位後,別人一句無心的快語便使自己連鼻孔也在噴火;也許在讀某些經文的時候感到充滿聖靈,可是一碰上同事在一起便說別人是非……這些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就是因為那些人的內在存有久遠也沒有療癒的傷口,適當的心理治療可以更快幫助這些傷口癒合,縱使這個過程不能幫助我們靈性成長,但它們可以為我們打下基礎,為我們準備好美好的土壤,讓靈性的種子發芽生長。我不是說靈修不能療癒傷口,事實上,靈修與心理治療的雙向結合是最快速有效幫助心靈回歸完整的方法,對於要應付複雜人事環境壓力的繁忙都市人來說能夠顯著地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向種子每天澆水施肥就是不可欠缺的靈性修行過程, 參考有關種植的最新科學研究和方法會對你建立更強大的信心,幫助你了解生命是怎樣運作的,亦增添了種植的樂趣,當你按著這個方向不斷的努力,你就會看見它美妙的成長,最終你會看見全世界最美麗,最健康,充滿靈性的花朵出現在你眼前 – 你的本來面目,宇宙本體(Universe)。這時候我們終於能夠脫離自我的虛妄, 不再為自己及世界帶來傷害和痛苦,回歸我們最純真善良的本來面目,並為世界帶來愛、和平與盼望。

超個人心理學整合人類不同時空板塊的智慧,並能夠互補各個領域的不足,提供人類把生活和世界變得更美好一個更全面及更有效的方向及修練方法。

 

Vedanta (吠檀多哲學)

吠檀多,梵名 Vedanta , 古印度主流哲學 , 是構成大多數現代印度哲學的基礎。吠檀多的基本經典包括著名的《奧義書》 ( Upanisad) 和 《薄伽梵歌》 ( Bhagavad Gita ), 這些經典就像我們中國老子的 << 道德經 >> 和儒家的 << 論語 >> 一樣 , 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 , 揭示了個人與社會仍致宇宙的終極真理。吠檀多哲學 認為,世界的最高主宰是「梵」 (Brahman) ,「梵」是宇宙精神,是無限、無所不在、永恆不滅的精神實體,它既沒有差別,也沒有形態和屬性,不能以概念來理解,不可用言語來表達;它是超越人類感覺經驗的永恆存有,是世界各種現象產生和毀滅的終極原因。 吠檀多哲學 認為個體靈魂具有最高精神體 ( 梵 ) 的內涵,但又與梵有所不同,個體靈魂是由梵演變的。它們的關係就像一隻手和一隻腳 , 雖有不同形相 , 但卻屬於同一個身體 , 它們是身體的延伸。這就是印度哲學著名的「梵我如一」的思想。人類一直以來認同了自我 (ego) 為獨立存在的個體 , 並沒有這種對生命本質究竟的瞭解 , 因此製造了無休止的競爭、鬥爭和戰爭 , 人類對自身存在的錯誤理解甚致破壞了大自然 , 導致各種天氣的出現 , 這就好像手和腳互相對立 , 以及傷害自己的身體一樣。

吠檀多學派大哲學家 商羯羅 (sankara 686 – 718 A.D.) 認為世界是基于人類的無明愚痴 , 把自己的主觀思維強加 (superimpose) 在真理上而形成的一種幻覺 , 這種幻覺被稱為 瑪亞( Maya),它與魔術(Magic)來自同一字根,意思是指創造出幻象的那種力量。因此, 世界本身是虛妄的,如同夢境或海市蜃樓,只是人類錯把虛妄當作真實 , 人生的痛苦亦因這樣產生出來。

有一個旅客到了一條村莊,想找一間旅館投宿,那時正值黃昏,旅館職員告訴他,入夜之後要特別小心,因為旅館周圍有很多草叢,可能會有蛇爬進房間內,旅客聽完之後有點驚慌,可是時間也不早了,他唯有格外小心吧。當夜幕低垂,在他準備上床睡覺之前,他赫然發覺床邊有一條蜷曲的黑影,他竟然看見一條黑色的蛇!旅客整晚睡在床上非常心寒,動也不敢動,結果他在半睡半醒之中,心臟病發死掉了。第二天,旅館職員入房打掃的時候,赫然發現了一條尸體,以及那條床邊的那條蛇 ── 一條很粗的繩子!

商羯羅提出人生修煉的目的就是通過自我克制和斷除愚痴,親自證入梵我不二,本是同源一體 , 透過回復像禪宗所說自己的本來面目而獲得終極的解脫。

吠檀多派的哲學思想對于現代印度哲學仍有深刻的影響,現代著名的思想家如辨喜 、 R. 泰戈爾 、奧羅賓多 · 高斯、薄伽梵 · 達斯等人都是這種學說熱誠的信仰者。他們從不同的社會需要出發,對吠檀多哲學進行了不同的解釋,並把這種思想傳到歐美各國,在國內外建立了數十個吠檀多研究中心 , 為人類幸福及世界和平而作出重大貢獻。

Wave Function (波函數)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組成事物的次原子粒子 (即比原子還小的粒子。例如:電子、中子、質子、光子等) 並不是穩定不變的物質, 它們的本質其實是一些不穩定的狀態, 其中充滿各種可能性, 是能變現各種可能狀態的潛在能量(potential energy)。用物理學的術語, 它們是不同狀態的疊加(superposition), 你可以把潛在能量想像為頑皮的百變精靈。愛因斯坦就曾說過 : 「我們可以把物質看作是由極強的場所在的空間區域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所考慮的不是場和物質, 因為只有場才是唯一的實在。」

你有玩過一種叫「萬花筒」的玩具嗎 ? 「萬花筒」裏面的物料雖然從來沒有改變過, 但你每次轉動它之後所看見的圖案都是不一樣的, 其實每種圖案都是一種蠢蠢欲動的準備顯現出來的狀態, 只是各自以某一機會率存在于本體之中, 就好像你的那個客人不出現或出現的無數可能性是同時存在的, 物理學家把潛在能量的量子狀態稱為波函數Ψ(wave function), 它是量子物理學最重要的方式 – 薜丁格方程式(Schrodinger’s equation)的解(Solution)。潛在能量究竟最終會呈現出那個結果呢? 量子物理學家最大的發現就是, 人類的意識在觀察潛在能量的時候, 會改變了它的震動而呈現出某個固定的狀態, 例如變成粒子。量子物理學家把這個過程稱之為波函數「塌陷」(collapse), 描述這種改變的另一種名稱叫「做量子跳躍(Quantum Jump)」, 意思即是不穩定的精靈突然「跳」 上了某個狀態並穩定了下來。

日本江本勝教授在九十年代關于人類意念如何影響水的結晶的實驗震撼整個世界 , 用他的實驗結果解釋上述量子理論相信是最使人明白不過了。他相信水含藏生命的秘密, 多年來潛心研究水, 但一直沒有找到答案。某天, 他得到了本體的?示, 無意間翻開一本書, 看到一句話使他找到了突破點:「雪花結晶, 絕無雷同。」那一瞬間, 他決定改變方向, 開始嘗試拍攝水冰凍後的結晶, 冰凍前讓裝進瓶子中的水看不同的字句, 做法很簡單, 就是在結上寫了一些文字, 並將字面朝內貼在瓶身。把水瓶放在兩個喇叭中間, 讓水聽不同的音樂。 結果, 看到「愛與感謝」的水在顯微鏡下呈現了美麗的六角型結晶, 看到「天使」的水呈現了一粒粒如雪花美麗的圖案, 而「對不起」則呈現另一種結構優美的六角型結晶, 聽到像貝多芬「田園交響曲」、莫扎特「第四+號交響曲」等悅耳的音樂, 呈現了美麗、對稱、通透、晶瑩如藝術品一樣的多邊水晶形。看到「混蛋」、「you fool」、「殺了你」等負面字句或聽到重金屬音樂便會呈現不同的雜亂隗陋形貌。 他在<<生命的答案, 水知道>>一書中說出了他的發現:「人的意識或語言所具有的能量, 能夠透過水結晶, 以肉眼可見的具體形態呈現出來……意識擁有的力量足以改變世界。」

Zen (禪)

世界上大部份人都認同了外在的世界,以為得到這個或那個生命的問題便會消失,於是大部份人終其一生都在往外求,亦同時製造了很多對錯、應該與不應該、喜歡與不喜歡、愛與恨等相對性的思維。有相對便有痛苦,這就是很多人都無法生活得開心自在,以及世界充滿了那麼多的痛苦和混亂的原因。人們在為生活疲於奔命或鬥過你死我活之餘,不禁叩問穹蒼 , 究竟我是誰 ?

人類在出世乃致童年早期活在與整個宇宙合一的意識中,那是一個絕對的世界,是相對思維生起前的心,那裡沒有痛苦,一切只是 「 如是 」,禪教導我們往內尋回自己的本來面目,那個如如不動、不生不滅、清淨自在的自性 – 我是誰 ? 。

禪宗的修持就是返回思維前的心,不去製造任何妄想、分別、執著,當做一件事時,只是去做。當睡覺時,只是睡覺;當吃飯時,只是吃飯;當工作時,只是工作 , 完全活在當下一刻。

透過禪修,你的心愈來愈清明 , 有如明鏡一樣,如實地反照任何事物,天空是藍色,樹是綠色,貓兒在叫,流水在響 …… 當下一切都是真理,這時候你的人生就能夠正確地運作,身體疲倦就去休息,有人跌倒,你會去扶起他,老婆婆站在地鐵車箱中,你會讓坐給她 …… 你已與存在沒有分別,再次合二為一成為統一的整體,過去你製造了各種妄想、分別、執著而被割裂成為宇宙中的碎片,現在你不再認同它們而回歸宇宙本體,再沒有對我的執著,一心只為眾生,這就是一個開悟的心。禪修對當代人類非常重要,能夠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和平。

蘋果主席喬布斯(Steve Jobs)的成功之道 – 禪宗人生

坐禪(Zen meditation)是整合靈性心理學(Integral Spiritual Psychology, ISP)很重要的內容和基礎, ISP很多內容都是由坐禪發展出來。 時代改變了, 在現今複雜、多變、快速的世界要達致全方位的成功, 並不能夠再單純依靠由別人設定的技巧和頭腦上的知識, 而必須要開發人類深層心識, 亦即是我們自性或本體具足的智慧, 那是能夠帶來超凡直覺、無限創意和洞見致勝之道的來源。喬布斯並不跟從過去商業世界定下的傳統策略思維, 而透過坐禪帶來的洞見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一件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是, 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透過有系統地練習坐禪而開發這方面的能力, 因為這些能力不是外加的, 而是我們人類本來就已經具有的。以下文章介紹他如何做到的:

(轉載: CEO之神 —— 喬布斯的佛教人生)

禪宗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禪是生活,是藝術,是開智慧除煩惱的有效方法。目前禪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因為它能解決二十一世紀人們遇到的一切困惑,特別是在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修身養性、消除浮躁、減輕壓力、開拓心量、助人為樂、慈悲包容、生活充實、開顯智慧,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益處。從實用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懂“禪”,智商和情商都能得到提高。學藝術的人懂“禪”,藝術的境界就會超越;管理者懂“禪”,就能提升決策的準確度;學生懂“禪”,就能達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學習效果。“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我們的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禪宗講究發自內心的頓悟, 這種思維方式正合喬布斯的心性。從《禪者的初心》裡,喬布斯讀到了一個清淨、澄澈、可以任由思維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喬布斯修禪不為追求商道,但也自然地達到商道的最高境界。禪定帶來利他的使命感,帶來更銳利的思想,帶來更有持續性的主流價值觀。彼得‧聖吉的著名理念就是:“三流管理者學習管理知識,二流管理者學習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煉管理心智”。 禪就是心,通過坐禪,對於心恰當的掌控拿捏,使得喬布斯成為一位修煉管理心智的一流管理大師…坐禪有十種心理方面的效果,:1、忍耐心的增強:2、治療各種過敏性疾患;3、意志力的堅固;4、思考力的增進;5、形成更圓滿的人格;6、迅速的使頭腦冷靜;7、情緒的安定;8、提高行動的興趣和效率;9、使肉體上的種種疾病消失;10、達到開悟的境界。

蘋果CEO喬布斯的經營神話一直是個熱門話題,現在喬布斯退休了,對於他的成功,更加成為人們關注的亮點。最初,筆者對喬布斯沒有太多的關注,有次在深圳和香港出差時,在街道和動車上突然驚覺地發現,竟然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拿著蘋果手機在用,還看到有人用蘋果平板電腦的導航在引路。這就使筆者腦海中突然深思起來:“蘋果”怎會有這麼大的能量,在全球一體化的激烈競爭市場上,能佔這麼大的市場覆蓋率,甚至有人晝夜排隊都要買到蘋果手機,即使今天在商場預訂蘋果手機都要兩個月才會有貨。喬布斯的傳奇太不可思議了,不得不研究一下,他到底是怎麼成功的?要研究他的成功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和借鑒。緊接著就隨著出差之便,在好幾個城市的書店和機場,將能買到的關於他的八九本書籍都買來讀,能蒐集到的報刊文章都打開看。發現喬布斯的成功有多方面的超人之處,令人感動,深受啟發。但書籍和報刊大多都是從他慧眼獨具的戰略思考、藝術唯美的產品設計、完美精彩的講演技巧,以及主觀性的毀譽等方面在闡述著,而從他的內在修為歷程以及精神世界方面介紹的卻不多。一個人若少了內在的修為,外在的輝煌成就也就無從談起。所以,學習一個人的智慧經驗一定要內外兼顧,客觀全面的來解讀體悟。比如,喬布斯數十年虔心學佛,參禪打坐也是他一生的最大精神追求,這與他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並且正向地影響了他的事業成功。但從他信佛禪修這個角度較全面且較準確地介紹和探究的文章還不多,鑑於此,本文試從他信佛禪修、禪道商道、修身養性、人生價值等角度為主線,來探究“喬布斯的佛教人生”這一主題,希望拋磚引玉,交流學習。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95歲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像我這樣才能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關鍵一點就是對禪的領悟。”當時日本有個禪學家在聆聽松下的言論後,總結了這樣兩句話,“不通禪理,生活乏味;不明禪機,難成大業。”松下電器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國際企業,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同樣,喬布斯對禪也有著極深的研究。

1、喬布斯簡介

史蒂夫‧保羅‧喬布斯 Steve Jobs(原名:Steven Paul Jobs)男,195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國舊金山。蘋果創始人之一,近年來多次被評為全美最佳CEO,有人評論“蘋果就是喬布斯,喬布斯就是蘋果”。在他的努力下,蘋果業績一路飆升,一舉超越微軟成為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

喬布斯被認為是電腦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誌性人物,同時人們也把他視作麥金塔電腦、iPod、iTunes商店、iPhone、IPad等知名數字產品的締造者。他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Pixar已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購)。喬布斯還是迪士尼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和最大個人股東。

1976年後,時年21歲的喬布斯和沃茲尼艾克在喬布斯家的車庫裡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喬布斯在1985年蘋果高層權力鬥爭中離開蘋果並成立了NeXT公司,1997年,喬布斯回到蘋果接任首席運行官,2011年8月,喬布斯辭去蘋果CEO職務,轉任公司董事長。喬布斯的生涯極大地影響了矽谷風險創業的傳奇,他將美學至上的設計理念在全世界推廣開來。他對簡約及便利設計的推崇為他贏得了許多忠實追隨者。喬布斯與沃茲尼亞克共同使個人電腦在70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流行開來,他也是第一個看到鼠標的商業潛力的人。

1985年喬布斯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勳章;1997年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聲名顯赫的“計算機狂人”。 2007年,史蒂夫‧喬布斯被《財富》雜誌評為了年度最偉大商人。 2009年被財富雜誌評選為這十年美國最佳CEO,同年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之一。

2、喬布斯的佛緣

一、大學時期,喜愛東方哲學

在里德大學讀書時,喬布斯已找到了思想上的依托——禪。他喜愛研究東方神秘主義哲學,正是在這個時候,他讀到了鈴木大拙寫的《禪道》和《禪學入門》。

喬布斯年輕時開始,就醉心禪學,他認為如果一定需要上大學,他願意去上一家禪學院。他認為對於禪學的研習和思考,是他最大的成功“智慧”。

“禪學重視經驗,更重視智慧。我對那些能夠超越有形物質或者形而上的學說極感興趣,也開始注意到比知覺及意識更高的層次——直覺和頓悟,這與禪的基本理念極為相近。” 這是喬布斯1973年在里德學院修煉禪學時的講話,可見,他對禪當時已有較深的體悟了。

禪是什麼?若不了解禪,就無法認識喬布斯。

禪宗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禪是生活,是藝術,是開智慧除煩惱的有效方法。目前禪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因為它能解決二十一世紀人們遇到的一切困惑,特別是在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修身養性、消除浮躁、減輕壓力、開拓心量、助人為樂、慈悲包容、生活充實、開顯智慧,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宇宙觀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益處。從實用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懂“禪”,智商和情商都能得到提高。學藝術的人懂“禪”,藝術的境界就會超越;管理者懂“禪”,就能提升決策的準確度;學生懂“禪”,就能達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學習效果。

“禪”發源於東方,盛行於東方。但是現在,禪學不再只是東方的專利品,它在西方已引起普遍的重視。譬如美國很多大學裡也設有禪堂,禪堂已不再為寺院所特有。甚至連航天員要登陸月球時,也要用禪的精神來訓練。可見“禪”在現代世界裡,佔有相當的份量。

現在的社會到處煩亂,物質生活奢侈浮華;但是,有不少人卻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所以,這個能解決生命問題,提高生命境界的禪學,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識分子和社會人士的重視。

“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我們的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 “禪”合乎真善美的條件,不過,禪不好講、不能談,也不易懂。禪是言語道斷、不立文字的;是心行處滅,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為了介紹禪的境界,雖然不容易談,仍然要藉言語來說明。

喬布斯的人生事業起步於禪修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之所以被人們稱為“神一般的傳奇”,除了他推出改變世界的唯美產品外,也離不開他的個性所帶來的神秘光環。

據2011年8月的《北京晨報》報導說,勇敢的喬布斯起步於禪修。在喬布斯的人生經歷中有這麼一段,當他從里德大學輟學返回矽谷後,經常到日本禪師乙川弘文主持的禪宗中心修習。在創辦蘋果之前,喬布斯一度不知道對自己的未來該如何決斷,他很想去日本繼續修習,但是又無法放棄創業的理想,於是向禪師求教。而禪師則對他講出了那則著名的禪宗故事——風吹幡動。 “千百年前,有僧人說:’是風動。’又有僧人說:’是幡動。’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心動。”

不知道禪宗的修習對喬布斯的個性有著怎樣的影響,但在他接下來的人生歷程中,不管是製定公司產品策略,還是直面人事鬥爭,甚至面對生死挑戰,喬布斯一直都是在追隨他的心。

3、修禪開智品人生
一、蘋果公司CEO喬布斯心靈被佛教征服,曾一度考慮出家為僧

2009年的《財富時報》報導說,蘋果公司CEO喬布斯心靈被佛教征服,時常面壁參禪。

1972年秋季,曾吸食大麻的喬布斯逐漸告別了大麻,並不是他有多麼超人的意志力,而是因為他的心靈徹底被佛教征服。喬布斯是一個禪宗佛教徒,曾一度考慮出家為僧。喬布斯在進入大學之後的一個學期就選擇了輟學。離開校園之後的他為了尋求精神啟示,1974年8月南亞次大陸最炎熱的時節,他“光著腳、穿著破爛衣服”,來到了萬里之外的印度朝聖,並向當地人討教有關佛教的文化知識。在返回美國後,他已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並剃光了自己的頭髮。

二、初學者的心態

喬布斯說: “佛教中有一句話: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要迷惑於表象而要洞察事務的本質,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所謂初學者的心態是指,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面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讚歎。

三、喬布斯的禪意人生

喬布斯學禪的入門書籍很多,日本禪師鈴木俊隆用英文寫的《禪者的初心(Zen Mind, Beginner’s Mind)》,對他啟發很大。追源溯流,鈴木俊隆算是禪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在日本的傳人。 1959年,鈴木俊隆禪師抵達美國,憑著六祖“人雖有南北,佛性無南北”一句話,立志教授全無佛學根基的美國人修習禪道,以弘揚佛法。 《禪者的初心》就是鈴木俊隆禪師為那些對佛學一竅不通的美國人寫的英文入門讀物。

教美國人學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鈴木俊隆禪師自有一套通俗易懂的教學法。有一次,一個美國學生問鈴木俊隆禪師,為什麼日本人的茶杯做得這麼纖細精緻,很容易被大咧咧的美國人不小心打碎。鈴木俊隆禪師回答說:“不是它們做得太纖細,而是你不知道如何去掌握它。你必須因應情境來調整自己,而不是要環境來配合你。”

因為文化不同,很少有美國人能真正理解禪的奧妙。但毫無疑問,喬布斯屬於極少數的例外。禪宗不看重經文,不講究繁文縟節,不提倡繁瑣思辨,“一切唯心、萬法唯識”,講究發自內心的頓悟。這種思維方式正合喬布斯的心性。從《禪者的初心》裡,喬布斯讀到了一個清淨、澄澈、可以任由思維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因為有追求,喬布斯在里德大學期間,總是根據興趣到教室旁聽對自己有用的課程,例如英文書法課。他後來說:“如果我在大學裡沒有旁聽過英文書法課,Macintosh電腦就不會有那麼多漂亮的,比例勻稱的字體。”

不得不說,喬布斯後來在蘋果體現出的各種天才,包括慧眼獨具的戰略思考、藝術唯美的產品設計,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參禪悟道的影子。正如《禪者的初心》所說:“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展示我們內心的天性。這是我們存在的惟一目的。”也許,喬布斯終其一生,都是在實踐鈴木俊隆禪師的這句話。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或許是喬布斯最著名的一次演講。他談了自己作為一名大學輟學生的一生、他的創業以及與癌症鬥爭的故事。他引用了最後一期《全球概覽》封底的話作為結尾:“求知若飢,虛心若愚。”是啊,如果能時時保持一顆“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智慧之心,每個人都會擁有次瑰麗的生命傳奇。

四、與世無爭的喬布斯出現了,剛愎自用的喬布斯不見了

史蒂夫‧喬布斯,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蘋果公司掌門人,近年已極少在公共場合現身,就連頂級報刊也無法採訪到他,他的個人生活逐漸籠罩上神秘的光環。

2008年元旦到來這一天,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沒有和家人一起慶賀,也沒有去蘋果公司露面。他做了兩件事:白天敲定了2008年蘋果電腦iMac外殼、鍵盤全部採用金屬鋁,晚上寫了一封新年致辭的電郵,放進預先設計好的電子郵箱,在新年鐘聲敲響的剎那群發給蘋果公司所有高管。而他自己很早就上床休息了,“佛教徒沒有夜生活!”這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佛學的研究和禪學的修煉,對於喬布斯的人生啟發很大。隨著年齡、閱歷的豐富,尤其是一個佛教徒的信仰轉變,都使他的CEO角色越發具有智慧的光芒。他嚴禁下屬透露他的生活細節,但是蘋果公司內部那些他的崇拜者,還是用敬畏的語氣對媒體說:“從前那個剛愎自用的喬布斯不見了,現在的喬布斯是一個溫情主義者。”

現在的喬布斯與世無爭,每個週末他都騰出時間免費接待小學生到家裡玩耍。 2007年的萬聖節,他早早等在大門口接待這些孩子們,並親自榨胡蘿蔔汁給他們喝。當孩子們表示感謝時,喬布斯指著一個孩子胸前的iPod MP3播放器,微笑著說:“謝謝你購買iPod Touch,我理應為客戶服務。”

五、喬布斯與夫人同為素食者,且舉行了佛化婚禮

1985年,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他賣出了蘋果公司的85萬股股票。在接下來的五年裡, 他創立了一個名叫NeXT的公司, 還有一個叫Pixar的公司, 然後在哈佛大學和一個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優雅女人相識。這個優雅的女人叫勞倫娜‧鮑威爾,兩人都是素食主義者。

勞倫娜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拿到文學學士學位,後在沃頓商學院獲得主修經濟學的學士學位,緊接著又在史丹佛大學完成工商管理碩士。在就讀於沃頓商學院期間,勞倫一開始為美林投資管理公司工作,後來又在高盛投資集團作為固定收益投資策略師工作了3年。勞倫娜開辦了一家在加州北部向零售商和群眾出售健康的有機食品的公司,同時她也是Achieva的董事會成員之一,Achieva是一家致力於通過網絡軟件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和測驗能力的多次獲獎的教育公司。如今她將目光投向了一些非盈利性的企業或組織,對教育、女性權益和文化發展方面特別關注。

1991年3月18日,喬布斯和勞倫娜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舉行了傳統的佛教婚禮。這場婚禮的主持是一位佛教禪宗僧侶,叫乙川弘文。他們在婚後育有三個孩子,Reed Paul,Erin Sienna和Eve。在他住院期間,他的愛妻一直陪伴著他,鼓勵著他。

4、喬布斯的禪道與商道

一、每日坐禪,修煉管理心智

激情比動力重要,磨難比誘惑重要,被功名利祿、物質慾望控制的人,將只有短暫的激情,而不會一直燃燒成為熱情。 “喬布斯如何超人一等?”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問題?答案就是禪修與商道,商道與禪修的深度互動關係。即使喬布斯修禪不為追求商道,也自然達到商道的最高境界。

坐禪讓人躲開了塵世喧囂、避開了眾多表面的事務,回歸到問題本質,因此喬布斯能夠具有高度發達的智慧。

喬布斯每天坐禪結束時,都會問對著鏡子問:“如今天是我的最後日子,原計劃今天的事我還願意做嗎?”

其實人皆佛,只是私心雜念遮住了佛光,喬布斯能掃除心靈塵埃,因此就能把握到無上智慧。禪定是喬布斯的本質所在,他們摘掉了私慾的眼鏡,因此洞悉了商業本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喬布斯從不做市調,他只在禪定後從天堂洞察人間。 “靠用戶調查來設計產品太難。很多時候,要等到你把產品擺在面前,用戶才知道想要什麼”。在1998年的《商業周刊》中他說道。

今天人們搞企業,從客觀角度來說,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有次死亡的經驗,但是希望精英們練習禪定是非常合適的,禪定帶來利他的使命感,帶來更銳利的思想,帶來更有持續性的主流價值觀。

“學習型組織”的提出者,《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的著名理念就是:“三流管理者學習管理知識,二流管理者學習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煉管理心智”。禪就是心,通過坐禪,對於心恰當的掌控拿捏,使得喬布斯成為一位修煉管理心智的一流管理大師。

二、定力驚人,直覺和穿透力更驚人

心靜、氣靜、神靜,理亦靜。那束創造驚喜“小物件”的通明心思,讓他平添了幾份“轉物而不被物轉,轉事而不被事轉,轉人而不為人轉”的定力。當然,這種本體、本然、本真的思維視角,不只是體現在喬布斯創造出iPhone這一個事件之中,而是滲透在他技術創新和商業經營的方方面面。

喬布斯曾說:“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三、喬布斯每天坐禪,啟發靈感,增加決策力

蘋果電腦創始人喬布斯的辦公室,有兩百多平方米,裡面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房中間的一個坐墊,是用來打坐的。喬布斯有每天禪修習慣已經多年,在決策前,會先閉目靜坐,然後叫屬下將相關產品設計一併放到墊子的周圍,來決定選擇哪個放棄哪個。當心定下來的時候,直覺會非常的清晰、敏銳。

三祖僧璨大師曾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現代人處於高度緊張的生活節奏裡,沉重的生活壓力和充滿競爭氛圍的生存危機,使得人們疲於奔命,因而忽略了我們那自心本具的長青之樹、不老源泉。因為迷心於外境,長期把心靈和外界對立起來,生活也就變成了一種負荷與累贅,從而使我們難以從日常中去體會那充滿趣味的禪機。喬布斯通過參禪打坐,感悟佛學,品味人生,福至心靈,佛來魔去,禪來纏去,靈感顯現,提升了管理品質。

喬布斯說過:“創造性是橋樑,是紐帶。”所謂橋樑和紐帶便是要從其他行業尋找靈感。喬布斯曾經從電話簿、坐禪、對印度的訪問、梅西百貨出售的食品處理機或四季酒店那得到靈感,次數之多,數不勝數。他並不是在“竊取”創意,至多算是利用了其他行業的創意來激發自己的創造性。

四、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式的電子設計

禪強調直覺和頓悟,但要達到“頓悟”又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常要經歷“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還是山”的三個階段。喬布斯的職業生涯經歷了三個階段:創立蘋果公司,退出蘋果公司,重回蘋果公司。當蘋果還是蘋果的時候,蘋果已不是當初的蘋果,Mac還是Mac又不是當初的Mac,而是iMac。從AppleI到iPod,從“蘋果電腦公司”更名為“蘋果公司,”表明喬布斯已逐漸參透了他的“禪”。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在喬布斯那裡變成了一種獨特的技術和設計思路:NoButton。 “按鈕”是電子設備“天然標誌”,但用戶要的不是按鈕,而是“直指人心”的功能、效用和體驗。所以iPod的外型設計極其簡單:使用者“所見即所得”,只看到一個屏幕和一個“唱片”,其實是一個隱形化的按鈕加觸摸操作盤。 IPhone把NoButton技術和設計理念貫徹到極致:一部只有屏幕沒有按鈕的手機。

今天,人們看到蘋果手機和電腦,都覺得精美高貴,原來這是喬布斯“禪意手機”的理念。這猶如喜歡喝茶的人,將禪融入在茶道裡,稱為“禪茶一味”;書畫家愛禪,將禪融入在書畫中,稱為禪詩禪畫、“禪意書畫”,這點黃庭堅做的最有名。文學家將禪融入在作品中,稱為“禪意文學”,這點金庸做的很好;武術家喜坐禪,稱為“武術禪”,現在新拍的電影《新少林寺》裡,也融入了很濃的禪味,這些都是一個道理。包括現在好多高級賓館、別墅、飯店、小區,都融入了禪的味道和理念。有次,我到合肥的希爾頓酒店去,看到酒店的西餐廳門口就寫了個“禪”的大牌子,餐廳裡光線柔和,設施高雅簡潔,服務人員彬彬有禮,實有禪的祥和味道。現在國內外有很多人覺得禪和高雅、高貴、高品位劃等號的,總想將禪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只是自己對禪研究太淺,功力不到,無法融入而已。喬布斯,就具備了這個能力,客戶也分享到了他的喜悅。

喬布斯在任何公開場合穿的那件圓領T恤衫,與翻領T恤不同,它沒有一個鈕扣。其實是他隨身攜帶的旗幟,這是一面“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旗幟,但人們都知道上面寫著什麼?NoButton。這就是這位“蘋果教”教主的“禪”。

五、生命奇蹟,與死神擦肩而過

“生死流轉,循環不已,是為輪迴,人在輪迴之中,縱不墮入惡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無樂趣可言。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輪迴,證無生法忍。出家不過是一個手段,習靜也不過是一個手段。”

這段話是梁實秋先生對佛教生死觀的一個總結。在佛教諸宗派中,禪宗更加強調生死如一的超脫境界。

2009年1月5日,喬布斯終於公開了自己的部分病情。肝臟移植!天哪,公眾這才恍然大悟,喬布斯的病情遠不是可治癒的胰腺癌或激素失衡那麼簡單!

生死何歡,死亦何苦。當喬布斯用改變世界的勇氣和萬法無滯的灑脫與死神周旋,當喬布斯一次次在收到死亡通牒後,又重新走上蘋果產品發布會的講台,毫無疑問,他正在開創科技史上絕無僅有的生命傳奇。

喬布斯很小的時侯,就開始追問:我是誰?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乾什麼? 17歲那年,喬布斯記住了這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過,總有一天你的假設會成為現實。”所以在他還是少年時,他就一直告誡自己:生命是短暫的,不久以後我們都將走到盡頭。

2004年喬布斯被確診患上胰腺癌,醫生宣布他只有3至6個月的生命,可半年後卻奇蹟般生還,他把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視為信奉佛教的結果。

確實如此,他參禪打坐,修生養性,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坐禪的功效與好處是從身心的反應而被發現,根據日本京都大學心理學教授佐藤幸治所著“禪”的報告中說,坐禪有十種心理方面的效果,即:1、忍耐心的增強:2、治療各種過敏性疾患;3、意志力的堅固;4、思考力的增進;5、形成更圓滿的人格;6、迅速的使頭腦冷靜;7、情緒的安定;8、提高行動的興趣和效率;9、使肉體上的種種疾病消失;10、達到開悟的境界。

所以,事業要成功,好的身體是保證。有的成功人士身體本來就很好,他也常參禪打坐,使得身體更加強健,神采奕奕,永無病痛。有的人身體不好時,他坐禪也能治療疾病,強將體魄,能使大病化小,小病化了。總之,凡坐禪者,以上十個功效皆可隨緣獲得。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喬布斯他們都有著相同的身體經歷,並且都獲得了坐禪的益處,超越了病魔的纏繞。

Zero Point Field (零點場)

非地區性領域最深的次元只是純粹的虛空 (emptiness) , 亦即是純精神領域 (Spiritual domain), 那裡亦稱為零點場或統一場 (Unified field), 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生前一直想研究的對象 , 他想把自然界中所有力量合而為一 , 但他還沒有成功。直到近代物理學家 , 例如哈佛大學的哈格林博士 (Dr. John Hagelin) 透過結合西方科學成果與東方靈性修持的努力 , 才得出了這方面的結論。他發現了複雜宇宙的統一來源 , 是屬於非物質層次的自我主觀意識 , 亦即是說 , 物質世界的一切現象都是由意識場製造出來的 , 它超越心智和情感 , 是我們人類的本性或本來面目。透過靜坐 , 可以超越我們身心形相的伽鎖 , 進入我們純宇宙意識場的本來面目 , 不但可以從一切痛苦解脫 , 亦可以在物質世界彰顯期待中的結果。

相關課程按此

光明本體 (金剛) 經濟系統 (LIGHT / Diamond Economy System)

根據香港大學最近一次民意調查, 市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比率, 創了03年8月以來的新低。還記得當年香港發生什麼事嗎? 失業率高企, 多達10萬宗負資產的出現, 超過50萬人七一大遊行, 要求特首下台, 當時整體社會陷入了悲觀和怨憤的情緒, 很多人都生活得很辛苦。 9年過後, 市民對未來的信心竟然比當年更低! 我們的香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9年後的香港, 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創了世界第一, 比起很多經濟仍然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也不如 ! 無數人在承受貧窮帶來的折磨的同時, 很多富有的人卻在盡享奢華。 瘋刺是, 樓價和租金亦同時創了世界第一, 比起紐約、洛杉機、倫敦等大城市還要昂貴! 未上車而買得起樓的人鳳毛鱗角, 只可望樓嘆息, 打工一族或做生意者辛苦賺來的錢大部份只是為了付租金, 再加上工作不隱、通脹問題, 地產霸權…. 各種各樣使人難以承載的惡劣情況一直持續, 市民怎可能有信心呢? 社會矛盾又不斷加劇,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今年3月發布有關社會和諧的調查結果顯示, 香港並不是一個和諧社會, 矛盾和怨氣充斥於社會各個階層。

不單我們香港使人憂心, 世界目前的境況亦難以使人樂觀。美國次按及歐債危機掀起的金融大海嘯波及全球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各國的金融專家費盡了心神研究對策, 可是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美國只好狂印銀紙,實質只是黔驢技窮的方法。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會長,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亦曾聲稱現時 國際金融市場是百年一遇的混亂情況,全球經濟就好像脫韁野馬一樣,沒有人知道牠要走的方向…當然香港的經濟無可避免地要受到拖累。讓我們深入地看, 究竟是什原因導致香港仍致世界目前的境況呢? 是我們人類的獨特發明, 並把它奉為無上重要權威的象徵 – 金錢。

香港之所以樓價超升, 是因為外來的資金利用炒作樓市而賺取龐大利潤, 前政府又以自由經濟為藉口而置之不顧。貧富懸殊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是政府政策一面倒傾向大財團而忽略小市民的需要, 其中亦懷疑涉及利益輸送。這些勢力龐大的人們, 坐享個人私己的利益, 眼巴巴地看著成千上萬善良的人無法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冷酷無情地看著無數人對生命失去盼望甚致產生怨恨而沒有半點愧疚。至於美國次按及歐債危機的根源, 是早於2006年,美國華爾街那些聰明的投資銀行財經專家,把房屋次級按揭貸款包裝成非常吸引的高息按揭貸款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 MBS),信貸評級公司又大力提高這些債券的評級。事實上,這些貸款都是當時沒有足夠還款能力的人擁有的極高風險按揭貸款。他們經過理性周密的分析,認為 這些債券都只會使自己成為贏家。證券商以一流的市場營銷策略把它們推銷到本土及全球海外市場的銀行,可是那些美國低收入人士實際上根本沒有能力完成供樓,很多這些債券後來都變成了不值錢的廢紙。為了減低風險,銀行及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又以精密的數理分析設計了不同的保險產品,例如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等。這些複雜的衍生產品重重疊疊,完全不受政府規管,基金公司又大力加以炒作,銀行一時間擁有無數銀主盤,樓市大跌,大型金融機 構紛紛宣報破產,銀行甚至停止借貸……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大海嘯就是這樣骨牌式的出現。

還有很多例子我想說, 市面一些八卦雜誌為了吸引注意以增加銷路, 不惜妄顧別人最深的傷痛, 例如某明星或少女被?姦大特寫的照片放在版面。 為了搶奪大陸貧窮農村市場而成為中國龐大奶粉市場的龍頭,數十間企業商人竟然使用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製造毒奶粉以減輕成本,結果導致成千上萬嬰兒被發現患有 腎結石,其他不惜損害他人生命利益自己的毒食品還不計其數。在印度, 貧窮父母會親手用利器毀掉子女的臉, 砍斷他們的手腳, 甚致使他們只剩下一個連著頭的軀幹, 以搏取路人的可憐而取得金錢。美國荷里活製片商人發揮了無窮的創意, 製造充滿暴力、鼓吹復仇及打低別人的電影, 以滿足全世界對感官刺激的追求, 在他們賺了大錢之餘, 是否有想過那些極煽動人性黑暗面的內容會直接為世界帶來更多的仇恨? 在不理會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下,以金錢、經濟為名的急速發展導致全球暖化問題,城市中的工廠和汽車不斷產生二氧化碳,平衡氣候的熱帶雨林又不斷被無情砍伐, 為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災難:極端氣候、冰川融化、永久凍土層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洪水乾旱的災害、致命熱浪等……還有很多, 這所有的例子只是全世界今天問題的一少部份。我們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 金錢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人類究竟應該怎樣建立與金錢的正確關係?

沒有人能夠否認, 金錢這個課題佔了人生很大部份的關注, 而且它是構成人生很重要的部分。可是一提起錢, 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又愛又恨的感覺, 就像對著你的情人一樣。愛它因為錢的確能夠滿足很多生活上的需要, 恨它又因為與錢有關的事情會帶來很多壓力、煩惱和憂慮。為了生活, 人經常在盤算如何能夠賺更多的錢, 我們總是因為害怕不夠錢用而不得自在, 或為了每個月的那份糧而每天強迫自己在厭倦的環境中做著些絲毫感受不到意義的工作, 或為了 錢而拼過你死我活甚致不擇手段利用和傷害他人, 人性的壓抑、扭曲和醜惡的一面往往會透過金錢而影照出來。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 金錢甚少能夠帶來真正的滿足、喜悅和自由, 更不要說金錢與靈性會有什麼關係。人類被稱作萬物之靈, 為什麼發明金錢的我們反而會因金錢而帶給世界無邊痛苦而不是愛? 為什麼人類一碰觸金錢這個課題便會立即變得墮落? 這背後有很多事情需要說個明白。

金錢本身並不是大自然既有的元素, 它是人類的發明, 就像人類的祖先發明的石器一樣, 是要用來完成某些事情的, 例如耕作和切割肉類。因此, 金錢本身是中性的, 它帶來的作用是好是壞完全決定於使用金錢者的心念。仔細看看「錢」這個字, 要得到「金」就要打兩場打仗(「戈」), 一場是內心的仗, 一場是外面的仗! 似乎人類在發明錢的最早時候, 已賦予錢一種不和諧的詮譯, 難怪我們無法與錢建立正確和諧的關係。不單止我們中國文化對錢有這樣的理解, 西方文化亦復如是。看看自十八世紀以來便主宰全世界意識形態的資本主義, 它的理論架構由一本改變世界的名著《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 奠定, 此書於1776年由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 所著, 提倡不受拘束、追求個人利益的”看不見的手”, 他預期人類為著追求個人利益, 克服對競等的恐懼, 享受到在自由市場經營的快樂。斯密認為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反而能利用這樣的人性造福整個社會,而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整個資本主 義的思想主要是以認同自我(ego) 為歸依的, 自我當然是自私和貪婪的, 他從來只會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是的, 在資本主義的思想指導下, 人類的確創造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可是亦同時為世界帶來嚴重的傷害。資本主義亦因此招來過於自私的評擊, 這種思想理論的基礎違返了人性最真最善的一面, 而全盤地認同了人性黑暗的一面, 到了2012年的今天, 這種一直主宰人類基本思想, 但對整體人類利益未能達致理想成效的信念系統必須要被修正過來。

前比利時中央銀行主管, 歐元的重要設計者之一伯納˙列士塔(Bernard Lietaer) 在其著作《論人類財富》(Of Human Wealth) 中指出貪婪及害怕匱乏只是被別人輸入了的程式, 大自然並不存在這些狀態, 甚致連人性本身也原本不存在的。看看比人類兇殘的獅子和老虎的行為, 牠們從來不去貪婪, 總是只會獵取剛好夠自己食飽的動物, 但人類卻剛好相反, 不斷在進食超過身體所能負擔以及根本不適合身體(例如高脂肪肉類)的食物。伯納˙列士塔認為史密斯的經濟系統應該更正確地形容為: 透過個人貪婪的過程, 進行短缺資源的分配。我們的世界已被扭曲的人性摧毀到體無完膚, 在繁華亮麗的商業世界背後, 它卻在含淚哭泣, 一種建基於人類美善本性的全新經濟系統必須要取代資本主義, 而事實上它已出現了好一段時間了。

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描述一九九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許(John Graham Nash Jr.) 使人感動的一生(他亦曾被香港大學邀論請來到香港做訪問學人), 亦揭示了他發現讓他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博弈平衡理論」(Game Theory) 的過程。納許認為亞當斯密的理論需要被修正過來, 他首先對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戰:按照他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中,每一個人都從利己的目的出發,而最終全社會達到利他的效果。但是納許的理 論剛好相反: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損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數學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於1950年對一些心理學家作講演時,講到兩個囚犯的故事:

假設有兩個小偷A和B聯合犯事、私入民宅被員警抓住。警方將兩人分別置於不同的兩個房間內進行審訊,對每一個犯罪嫌疑人,警方給出的選擇是:如果一個犯罪 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贓物,於是證據確鑿,兩人都被判有罪。如果另一個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則兩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一個犯罪嫌人沒有坦白而是抵 賴,則以妨礙公務罪(因已有證據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減刑8年,立即釋放。如果兩人都抵賴,則警方因證據不足不能判兩人的偷竊罪,但可 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將兩人各判入獄1年。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結果是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由於兩人處於隔離的情況,首先應該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 看,當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會出賣自己以求自保、其次才是亞當‧斯密的理論,假設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 都會從利己的目的出發進行選擇。這兩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盤算過程:假如他坦白,如果我抵賴,得坐10年監獄,如果我坦白最多才8年;假如他要是抵賴,如果 我也抵賴,我就會被判一年,如果我坦白就可以被釋放,而他會坐10年牢。綜合以上幾種情況考慮,不管他坦白與否,對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划算。兩個人都會動這的腦筋,最終,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結果都被判8年刑期。 基於資本主義的前提假設,兩個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是坦白招供,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從而均被釋放就不會出現。這樣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 此被判8年的結局。

這個例子並不是最好的例子, 因為它有教人做錯事要去逃避責任的意思。但避開道德價值的批判, 從效果上來說, 兩名犯人通過為對方著想而不是為自己的思維便能夠為大家帶來最大的利益。納許之所以得到諾貝爾獎, 是因為他證明了明智的合作, 為對方的利益著想比純粹自私貪婪更能夠讓人增加財富, 納許的理論並非只是紙上談兵, 而是實質可行的, 而且全世界很多企業已一早採用了這套全新的經濟模式, 我會在稍後舉出這些例子。

很多人並不知道,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出版17年之前,在歐洲早已因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而出名。在書中,斯密用人類的同情心闡釋正義、仁慈、自制等道德情操產生的根 源,並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和評價,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繫、和諧發展的基礎。在第一篇的第一章中,亞當斯密在首段便這樣描述到:「人的天賦 中總是明顯地存在著這樣一些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 這種本性就是憐憫或同情,就是當我們看到或逼真地想像他人的不幸遭遇時所產生的感情。」然而, 使人感到矛盾的是,《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兩大鉅作的內容竟是互相衝突,亞當斯密高調鼓吹《國富論》的自私利己心態,又苦口婆心地道出《道德情操論》 的無我利他的兩個觀點,所以亞當斯密《 道德情操論》一書遲至他逝世後才由友人代為刊印,而他的遺願竟然是要火化《道德情操論》!歷史的發展是螺旋形向上的循環, 今天納許的博弈平衡理論正好修正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為世界打開了一條認同人性的善良, 通往彼此合作, 互惠互利的康莊大道。

處身於當前的人類世界, 人們常常感到被自私、虛假、無情、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使人反感的氣氛所包圍,在每天為了生活奔波勞碌之餘, 每個人內心看不見的深處都嚮往體驗慈愛、關心、感恩、包容、慷慨、正直等人性本有的美善。我們都是神性宇宙本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們渴望在與別人互動之中體驗自身與對方的神性, 如果我們能夠改變對金錢的詮譯, 讓人性的善良與金錢合一, 讓金錢成為我們幫助整體人類福祉, 而不是為了滿足自私欲望的工具, 那麼金錢再不是庸俗和邪惡的象徵, 而是立即變成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聖物, 我們便能夠在行使金錢的過程中再次體驗自己的神性的天職, 並透過金錢把愛滋養萬物。

從靈性的方式行使金錢, 的確能夠讓我們恢復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 並能夠讓我們與神性偉大的生命奧秘重新連結。然而, 事情並沒有這樣簡單。當我們面對現實嚴峻的考驗, 特別是經濟低迷或四周的人們對錢都表現出吝嗇、貪婪、爭奪等種種小我自私的態度, 我們還可以獨善其身地以致誠致善的態度行使金錢嗎? 是的, 無論我們遇到任何境況, 都必須堅守最重要的信念及承諾 – 金錢並不是用以助長我們的魔性, 而是讓我們用以進行靈性修持, 藉以體會自 身 本自具有的神性的經文。在任何情況之下, 當我們看著金錢, 我們首先看見的不應該是它為我們帶來多少利益或美好享受的感覺, 而是應該看見它正在幫助我們靈性上的成長以及為別人及世界帶來更美好的生命。如果我們能夠保持這種大愛的心態, 我們靈魂的震動頻率便與本體的頻率相應, 我們的生命便會成為一條接通本體的管道, 源源不絕的金錢便會經我們流過。

當代人類各種問題的成因, 都是因為脫離了本體而認同了自我的幻象, 就好像你見到南極洲海面上的冰山, 就認同了海面上的冰山就是你自己, 可是這只不過是一個不如實的理解, 因為每座冰山在海面下都和大海連接, 所有冰山在更深的實相是一體的, 海面上的冰山只不過是我們在物質世界的形相, 認同了這個形相作為真我就會產生很多問題。那個人會感覺到自己只不過是一個獨立的小部分, 這便無法避免地感到不安全和匱乏, 結果終其一生要與其他冰山爭奪有限的資源, 最終金錢便成為我們鬥爭、佔據和累積的目標, 甚致在集體心理影響之下, 追逐金錢無意識地成為了我們窮一生奮鬥努力的方向。我們以為擁有越多金錢, 便越能解決生命的問題, 累積越多財富, 便能成為生命的大贏家。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年前, 我認識一些有錢有名譽有地位的大老板, 可是他們經常處於焦慮及惶恐的狀態, 怛心他們的地位、客人、事業會被別人搶走, 或害怕因過去曾做出不合法的事情而被揭發, 長期無法放鬆的心理導致各種身心症問題, 嚴重者甚致患上了情緒病而要服食精神科藥物, 公司以及家庭成員的心理亦因此受到極大的壓力。

透過金錢填補我們空虛、匱乏、不安全的內心坑洞, 就有如不斷給予一個與母親分離了的孤兒波板糖、朱古力雪糕和玩具, 他怎可能因為這些東西而平靜下來呢? 他真正需要的不是外在的事物, 他需要的是母親的愛。唯一讓我們重拾這份愛的方法, 只有重新憶起自己的本來面目, 不是獨立的冰山而是整個大海。意識一旦開始出現這種徹底性的轉變, 我們就能夠回復平靜祥和自在, 因為我們知道整個大海會供給無窮無盡的資源, 當我們以發自靈魂深處的愛、慈悲和與眾生本是一體的無分別智慧使用金錢, 我們的靈魂便與金錢合一, 金錢被賦予了靈性的力量, 這時侯我們便不需要再耗盡個人的心神而過活, 因為我們依靠著本體愛的終極力量, 一旦我們與這個力量連結, 便不需要再為未來感到憂慮, 精神有了終極的依靠, 甚至能夠創造成功, 實現夢想, 改變世界。整個重點並不在於我們是否成功富有的人物, 重點是只要我們仍然擁有生命, 無論我們的身分如何低微, 我們便被賦予幫助別人的生命變得更好的能力和資源, 如果我們願意打從心底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發大願幫助眾生, 這樣無論我們面對怎樣的困難, 身處怎樣的逆境, 我們的生命冥冥中自有神性的力量護祐。

從現今世界的混亂情情可以得知, 以認同自我(ego)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已無法再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一種以人類本來面目 – 本體意識為主導, 而能夠為全人類帶來真正的幸福快樂的新型經濟系統正在逐漸取代資本主義。<<心靈雞湯>>作者馬克˙幹森(Mark Victor Hansen) 就在其與羅伯˙艾倫(Robert G.Allen) 合著的暢銷書<<有錢人就是這麼想>>(Cracking the Millionaire Code) 中提到「我們相信有一種更好的經濟模式, 也就是以高等力量為中心的經濟學日心說!」 並提出光(「LIGHT」) 的經濟模式 :

Loverage – 愛心 :
要想創造財富, 必須靠愛心原理, 而不是槓桿原理(Leverage), 這包括以眾生本是一體的如實觀智慧為基礎用愛心服務大眾, 這亦是業力管理法則(Karmic Management) 的重要方向。 在宇宙中, 每一個個體並不能夠獨立存在, 我們都是互依存的(inter-being) 。例如, 一個老闆需要以非老闆的元素才能夠存在, 什麼是非老闆的元素? 那就是員工、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等。他們與老闆之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就像手、腳、不同器官都屬於同一個身體一樣。所以一個有智慧的老闆就會用最大的真誠心和愛心去為他們服務, 盡力幫助他們成功以及讓他們感到快樂, 而不是用權力或心計控制他們, 這樣就可以送出正面的業力, 本體就會把相應的正面業力反射給那位老闆而獲致成功。香港有一間很成功的知名企業 – 安達旅運, 已有超過半世紀的歷史, 就是以這種「以人為本」 的營商哲學而成功, 他們的信念是「客人為先, 員工第二, 股東第三」。

中國的老店「同仁堂」 做了一百多年, 傳了很多代, 這是相當之不容易的。他們開業的原意就只是以愛心為本, 抱著救渡苦難眾生及利益社會為目的, 利潤並不在乎, 因此長久以來種下了無量正面業力, 亦即是福報的種子。現代商業社會很多人開公司, 不到幾年就倒閉, 為什麼不能維持下去呢? 其中一個普遍原因, 就是只為了錢而做生意, 使命感不夠, 遇到風浪賺不到錢就放棄了。

而另一個愛心原則就是要成功, 就必須真誠地聆聽自己靈魂的呼聲(voice of your soul), 勇敢地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把工作與生命合一, 這樣你才能夠擁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及無限的創意, 成功與財富就是生命能量在物質世界彰顯的結果。你可知道facebook這間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公司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呢? 在哈佛時代,facebook創始人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 開發了名為Facemash的程式,讓學生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選擇最佳外貌的人。根據祖克柏室友Arie Hasit的回憶,「他做這個只是因為好玩」。Hasit如此解釋:「他有幾本名為臉書(Face Books)的書,裡面包括著學生的名字與照片。起初,他建立一個網站,放上兩張照片,或兩張男生照片和兩張女生照片。瀏覽者可以選擇哪一張最『辣』,並 且根據投票結果來排行。」這個的競賽進行了一個週末之久,但是到週一早晨,被校方關閉,因為哈佛的伺服器被灌爆,因此不准學生進入這個網站。

Inner Wealth 內在財富:
內在財富是一切外在財富的來源,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的金庫, 只要懂得打開金庫的門, 就不需要再憂慮金錢, 金錢之流將會從金庫暢順無阻地流進你的生命中。然而, 什麼是內在財富? 它指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面目, 有很多名字形容它 – 宇宙本體(Universe) 、純意識場(Pure Consciousness Field) 、 純潛能場(Pure Potential Field) 、統一場(Unified Field) 、無量之網(Divine Matrix) 、神之心(God Mind)…無論它被稱為什麼, 都有一共同的特性, 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具有無限可能的創造性, 我們在形相背後的存在本質就是使萬物生生不息的宇宙致高精神存有體(Spiritual Being), 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大亦是最重要的秘密。物質世界的一切現象均是眼不能見的那個無形空間的能量和信息的作用和呈現, 人類具有影響那個空間運作方式的能力, 一旦我們覺醒自己的本來面目, 活出我是誰, 並有意識地運用自己巨大的潛能, 我們就能夠懷著無比的信心實現任何夢想。

在過去, 人類一直對成功並不十分了解, 在奮鬥努力的同時, 我們不是抱著患得患失的心態, 就是鬥過你死我活, 或進行心理控制、犧牲他人利益、虛偽地包裝自己及產品等導致身心疲累的遊戲。如今, 人類世界已到了使人無法接受的混亂局面, 我們要不繼續認同自我的幻覺而一起摧毀地球, 要不回復我們最純真善良的本來面目而為世界帶來愛、和平與盼望, 我們的確迫切地需要一條依靠終極真理的靈性途徑來創造成功和富裕, 這已經不是虛泛的理想, 而是實際可行的出路, 而且是人類世界的唯一出路, 全世界愈來愈多的人正在參與這場靈性的運動, 這條道路將會透過愛, 而不是恐懼為我們帶來美好的人生, 我們終於能夠一嚐無憂無慮、輕鬆自在, 並且充愛心地創造財富的感覺。 在成功的道途上, 我們亦同時能夠用愛滋養萬物, 我們的一代又一代賴以為生的地球將得到徹底的療癒。

Giving捐贈:
不同的宗教傳統包括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統都有一個共同的教導, 就是把自己賺到的錢的十分之一捐贈給他人。捐贈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他人的福祉及獲致心靈上的喜悅, 而不是把回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只要一無所求地為他人持續不斷的付出, 本體反而會把你需要的一切送給你, 為你已種下了獲致金錢的種子。金錢只是一種我們賴以幫助大眾的生命變得更幸福的工具, 而不是人生的目的。 <<有錢人就是這麼想>>說:「我們不鼓勵大家愛錢, 卻鼓勵大家愛錢所能完成的善行… 我們認為, 捐贈是長期財富的基礎, 有付出的人就會有收獲。我們相信金錢流向那些比較期待分享錢財的人時, 速度會比較快, 捐贈會啟動宇宙。」

書中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1982年, 保羅紐曼和律師朋友何希納創設了紐曼公司(Newman’s Own), 銷售天然沙拉醬, 目標是把所有利潤捐給慈善機構。他們第一年獲利百多萬美元。廿多年後, 他們的利潤接近二億美元, 而且還繼續贈加。以這種靈性方式經營夠企業還包括Body Shop、 Ben & Jerry’s Ice Cream、Oprah等幾千家企業。

亞洲方面, 亦有無數企業把慈善捐贈放在企業運作的重要層面。例如香港有家很出名的旭日集團以2010和2011為例, 每年都用了1.9億元作扶貧、醫療建設、助學等公益事業。 台灣的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推動慈善事業亦不遺餘力,他白手起家到做出一番事業,他認為只有立德行善才能保有過去好的因果,他堅定要做更多好事,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做善事。例如張榮發基金會20多本「日報表」中,不管公司業務如何繁忙,他仍親閱每個協助對象報告,有需要補充意見時,還會執筆親批;例如一名婦女患子宮癌,因無人救助不敢手術,但仍有兩名就學中子女,張榮發看到公文, 立即批示 「須多關心子女就業問題。支票不要用,用現金」。另台中有一對姐妹家庭變故,但求學上進,張榮發特批「鼓勵兩姐妹好好努力用功念書,考上大學,學雜費及助學金由基金會贊助,並告知兩姐妹畢業後,可到長榮來上班。」張榮發相信,幫助學生就是栽培「社會秀才」。

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 帶著慈悲之心布施, 我們的心性便與宇宙本體合一,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愛, 本體會庇佑我們一無所缺。

Higher Power 高等力量:
今天, 人類世界涉及金錢的活動經常顯現出人性的黑暗面, 金錢往往是一面法性的鏡子, 能夠毫無保留地反映出那個人的心性是正直或是邪惡。平時可能對你客氣尊重的態度, 一旦與你碰上有關金錢的課題, 就有可能用盡各種醜陋手段控制他人以達到最大的個人利益, 我們慣常所看見的所謂和諧人際關係很可能只是一種偽裝。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 亦有很多人是正直善良的。然而實情是, 社會上的確很多人已把錢看成為至高無上的敬拜對象, 甚至要以傷害他人的心靈和生命來得到金錢也在所不惜。這些人的外相和地位無論如何讓人傾慕, 他們內在的人格已被金錢徹底污染, 他們為了成為金錢的大贏家, 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往往用盡心計要勝過別人, 但相對世界的法則就是有得必有失, 他們的人際關係亦因此經常落入失去信任和互相猜忌的疏離局面, 以致他們終生也無法感受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的溫暖, 而最終只剩下空虛孤獨的冷漠。

錢本身是中性的, 它不好也不壞, 是我們人類的傲慢心和自私心投射了不潔淨的能量在金錢上, 以致我們反過來被金錢控制而導致惡性循環, 人類的心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世界到了今天已去到一個極端, 人們每天在為了金錢而拼過你死我活, 或被逼要面對扭曲的人性之餘, 內心深處其實一直在渴求過往體驗人與人之間真誠善良、互相關愛的關係。我們之所以有這種渴求, 原因是我們彼此原本是一體的, 就像身體上不同的部分和器官都是屬於同一個身體一樣, 在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生命都是宇宙本體的顯現。自我(ego) 是以恐懼為基礎的, 因為他只是一個不完整的微小碎片, 而且是不如實的幻覺, 而本體則全然是愛的領域, 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面目。過去資本主義是以認同自我為基礎的, 如今, 新的經濟模式是以回歸本體為核心, 亦即是說, 人類將會把愛、善良、真誠等各種本性具足的正能量注入金錢中, 讓金錢代表我們最高和最真的存在本質, 讓金錢作為我們關愛和服務大眾的宣言, 讓金錢成為我們修煉愛的良知的經文, 世界已經準備好接受這種合乎靈性的經濟模式, 而值得高興的是, 本體會以我們意想不到的助緣幫助我們達致成功和富裕, 它無量的智慧知道開啟金庫的密碼, 這種成功與過去不同之處, 是身、心、靈三方面的全方位成功, 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這種新形的經濟模式以商業世界作為靈性修行的道場, 而不是滿足個人欲望的名利場。一切發生在自己身上美好的事情, 包括順境、獲利、成功、出名…或遭受各種困難折磨都要視作本體的試煉。如果是前者, 就需要懷著賺卑感恩之心接受, 把功勞歸於本體, 避免驕傲自大, 而且加倍地奮鬥, 目的是要幫助更多的人。如果是後者, 就要視作本體磨練自己意志的機緣, 以忍耐及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 這是印度業力瑜伽(Karma Yoga) 的修煉方式, 瑜伽的意思就是與本體合一(unity)。以這種方式持續不斷的修煉, 自我的心識就會慢慢退位, 轉向進入本體意識, 生命便開始與道同行。

Trustee受託人(一):

與道同行, 就是讓生命活出自然之道, 這樣我們便與宇宙成為一體, 就像一個小孩回歸母視的懷裡, 幸福、祥和、自在、安心…等所有美好的感覺便會自然地從內心生起。人類世界一切問題的根源, 都是因為人類的存在意識脫離了宇宙本體的終極實相, 而活在自我製造出來的謊言中。我們出生的時候都與本體合一, 而現在卻活在別人的謊言中。除非我們勇敢地看清真相, 否則再多的努力, 也只會把我們的一生弄得死去活來。

人類的歷史實則是追求真理與自由的過程。就像大哲學家黑格爾所說:「世界的歷史正是對自由意識的發展。」不斷拆毀謊言, 逐漸貼近本體是人類天賦的工作, 那是人類整體朝聖之旅, 這與宗教沒有任何關係, 是一場意識的持續革命, 它幫助我們朝向終極的幸福和快樂, 我們正在與人類意識進化的重大歷程。時候到了, 現在是恢復人類靈性, 改寫人類文明, 使大地重現神聖光明的時候。

資本主義是人類世界其中一個最大的謊言, 它奠基於自我的自私和貪婪, 還對這些人性的黑暗面大加肯定, 認為它們是推動產生更美好的世界的動力來源, 這是真的嗎? 看看我們的地球被破壞到何種地步便可以得知這種信念存在極大的問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已經深入地扎根在人類的潛意識中, 它衍生的另一個問題是恐懼與匱乏, 這與自私和貪婪剛好是錢幣的兩面。資本主義一味強調競爭, 這是典型的西方思維模式。西方文明源自於希臘, 這個國家育很多分散的島嶼,其地理環境不像我們中國地大物博, 希獵人必須向外尋找更多資源, 這背後已存在匱乏的心態。現代社會很多人總是覺得錢不夠用, 市場上的資金總是不夠, 別人賺多了錢, 我便會賺少了錢…. 這種種匱乏的心態又驅使我們馬不停蹄地追逐更多金錢, 或搞盡腦汁地想出致勝之道, 在四面楚歌的惶恐心理下, 我們又被商業世界極具誘惑的行銷廣告誤導, 相信擁有越多金錢、越多名車、越多美女、下嫁最有錢和權勢的人、住最貴的豪宅就是成功的象徵, 於是我們出賣自己的靈魂, 開始違返誠正原則, 做出與自己核心價值不一致的事, 我們卻以成功亮麗的外表在別人面前展示出來, 企圖說服大眾我是多麼的成功, 多麼的有為, 多麼的幸福, 內裡卻知道自己只是在上演自斯斯人的可憐戲碼。

在全球一體化之下, 資本主義引發的全球性問題已變成為一頭業力的巨獸, 正張牙舞爪地摧毀我們地球的家園。一種以我們人類存在真相的更高意識層次為本的新型經濟系統必須要取代資本主義這種過時及建立在錯誤假設上的意識形態, 我暫且叫它做本體經濟系統。這套全新的經濟模式以愛和充裕作為錢幣的一面, 另一面是無私與奉獻。宇宙本體擁有無量的富裕, 就像我們的中國地大物博, 資源豐富, 這是對我們的本來面目充份的了解, 一旦我們明白自己是誰, 就能夠掉走匱乏的心態, 建立真正的自信, 創造整體都能夠獲益的成功。

Trustee受託人(二):

光明本體經濟系統(Light Economy System)的第五項修練是受託人。在法律術語中, 受託人被委託人指派,負責掌管財務資產, 把利益分配給相關受益人, 受託人並不會把利益據為己有。在新的經濟系統模式中, 委託人就是光明宇宙本體, 受託人就是我們每一個行使金錢的人, 我們只是暫時為本體託管金錢。資本主義的重點在於擁有, 而光明本體經濟系統則在於分享。由於後者工作的動機主要是為了服務眾生, 其心理推動的力量是基於愛而不是恐懼, 因此冥冥中反而得到本體的支持, 絕佳的構想、創意、助緣都會逐一出現, 以幫助我們的事業成功, 感覺就像如有神助。當我們賺取了金錢, 對此向本體表示感謝, 留一部分給自己生活上所需要的, 其他再以慈悲之心捐贈給因欠缺金錢而受苦的人, 這樣就會種下了帶來更多福報的種子, 源源不絕的金錢便會順暢地在我們的生命中流過, 我們終於坐享精神及物質世界的成功, 這才是真正的富裕(Wealthy) 。德蘭修女從不累積現金, 她堅定的信念相信神永遠提供她要的一切, 她的組識在全世界一百零二個國家都有分會, 擁有超過四百個中心, 每年支出龐大, 可是他們一無所缺, 總是能夠擁有足夠的資源幫助受苦受難的人, 類似的例子不單止在宗教界可以找到, 在商界還多得很, 我已在前文列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 這就是宇宙充裕之道。光明本體經濟系統已是人類經濟系統的大趨勢, 是解決目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方法, 這不是一種金融策略, 而是把整體人類意識提升致更高的靈性層次, 把全宇宙最終極的力量 – “愛”, 運用到經濟系統的方向, 當愈來愈多人加入這個行列, 我們的世界便會變成充滿愛、和平與盼望的天堂, 人類再也不需要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相關課程按此

道家內丹靜坐

道家提倡修煉內丹和靜坐 , 此即謂丹道之學 ,已有數千年歷史 , 即透過靜坐入道 (進入生生不息的本體 , 道家稱之為玄空造化場 ) , 在個體與宇宙合而為一之下 , 使身體透過不同的「竅」吸收造化養育萬物的氣 (參考下圖) , 與人體內氣混化 , 以本體為製藥工廠 , 自然地生成治病補虧損的大藥 (即陽氣) , 從而回復到年青時的健康狀態 , 即返老還童 , 達致長生不老。

內丹修煉是高級的氣功 , 製造出來的天然藥物帶來的療效 , 甚致西醫的化學藥物亦無法相比 , 可以治例如癌症之類的大病。修煉丹道同時又可以提升人格 , 開發超常智能 , 從本體接收一般人無法得知的訊息 , 甚致知悉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脫離一切痛苦。從現實層面來說 , 這些超常訊息是可以幫助在商業世界達致成功的 , 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企業家前蘋果電腦行政總裁喬布斯 (Steve Jobs), 雖然不是修道家內丹 , 但他有很多年的坐禪經驗 , 他就是透過坐禪開發出的兩種超常智能 – 直覺和創意推出了極端成功的產品。丹道之學博大精深 ,連西方著名心理學家容格 (Carl G. Jung) 也對丹道之學的經典 <<太乙金華宗旨>>(唐朝呂洞賓著) 進行研究 , 此書專門解釋修練丹道的要訣, 並被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教授理查德˙威廉翻譯成德文, 於1929年在出版, 其關于人體之奧秘內容轟動了歐洲, 日後英國人巴克又把翻譯成英文, 叫做<<The Secret of Golden Flower>>, 在英國也非常暢銷。丹道 總旨是「我命在我不在天」 , 它以道家無為做基礎 , 然而在陰中亦具有陽性的主動 , 要奪天地造化之功 , 扮演主宰生命的積極角色。道家的修心養性方法能夠建立高品質的身心靈質素生活 , 甚致能夠創造物質上的成功 , 當代人類經常要為生活奔波勞碌 , 或要進行劇烈的競爭, 身心每多疲累煩燥或憂慮不安, 丹道之學幫助生命回歸大自然, 它對當代人類來說 , 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 整合靈性心理學亦吸收了有關的內容, 以幫助學員把生命提升致更高的水平。

相關課程按此

Share Button
X

忘記密碼?

加入我們

× Whats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