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一片心靈淨土 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可是「成功」卻是人類所有概念當中被誤解得最深的一個。一般人會認為當一個人擁有財富、名譽、事業、權勢的事物便等同於成功了。可是你不難發現有不少有名有利的人,無論在商界、政界、娛樂界之中並不十分快樂。最極端的例子,就是美國的瑪莉蓮夢露在事業最成功、賺錢最多、最出名的時候選擇自殺了斷自己的生命。香港的張國榮也是其中一個令人黯然神傷的例子。有一些商人可能賺到錢,有僱員為他工作, 可是卻經常害怕被對手搶去生意,或者常常苦想著如何在顧客身上獲取最多的金錢。他們被捆綁在個人利益得失世界中,走不出來。結果也是生活得不快樂。 真正的成功必須要是內在的, 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擁有慈、悲、喜、捨四種廣大無量心。上一期enewsletter 曾經略略提及過, 我想在今期再與大家詳細介紹。 透過這四種心念,能夠幫助我們從狹窄的個人空間釋放出來,接觸到更廣闊無邊的實相。縱使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或者面對蓄意傷害我們的人,都能轉化負面能量,使自己及他人從痛苦中得到釋放。心理學常提及EQ的重要性, 其實慈、悲、喜、捨就是EQ背後的最重要元素。 在佛陀開悟的晚上被惡魔攻擊,魔軍發出數以千計的弓箭射向佛陀。可是當箭接近佛陀時,都幻化為美麗的花朵散落在地上。佛陀依然保持著深沉而自在的微笑。這是一個令人心神為之一振的比喻。 佛陀憑什麼竟然可以化解銳不可擋的利箭?就是慈悲。慈悲就是宇宙之中最大的力量, 沒有一種武器的力量比它更大的了。 人的一生有幾十年光景,在人與人的互動之中,難免會產生磨擦和衝突。如果我們帶著怒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就會製造更大的痛苦和傷害。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是一種「心結」就像糾纏不清的繩子一樣。 我們沒有嘗試理解為什麼對方會那樣做,看不清那個結。甚至會把結埋藏在潛意識的深處,永遠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情緒狀態,甚至破壞人際關係。假如我們願意將仇恨心轉化為慈悲心,心眼便會打開,你會待對方如同自己,你開始明白什麼是同體大悲。你知道原來那個曾傷害你的人原來亦是活在深深的痛苦和愧疚之中, 你明白對方並不是故意那樣做的。 佛陀對人生有深刻的理解,他並不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他更加能夠透過慈悲,如實地從對方的角度(NLP把這個角度稱為第二位置Second Position)明白那個傷害他的人內心也充滿仇恨和痛苦。 再者,佛陀透過高超的智慧,更加能夠從抽離的角度(NLP稱為第三位置Third Position)看見因果關係,以及把發生在他身上的苦難,看作提升他內涵及修養的增上緣(NLP把這種心態稱為換框法Reframing)。因此,他為什麼在<<法華經>>中能夠感謝當日意圖謀殺他的提婆達多。 這亦是為什麼佛陀面對利箭的時候,仍然能夠露出微笑。一個人有多快樂,人際關係有多好,藉由觀察他對別人有多大的慈悲就可以知道。內心愈多慈悲, 愈能夠寬恕別人, 煩惱自然會更少出現。然而, 要做到慈悲,並非單憑口講, 或者看完這篇文章就可以做到, 必須從心上下功夫。慈悲就是美麗的鮮花, 泥土就是心田。你必須在這片泥土上經常灌溉、施肥, 才可以有所收成。生命本身有時候是一個天堂, 孩子的出世、事業的成功、得到別人的愛護….這些事情往往能夠帶給我們美好的感覺, 可是生命有時候也可是一個令人痛不欲生的煉獄, 這是一個相對的世界, 有快樂便有痛苦, 沒有一種快樂可以永恆地存在。 我亦曾經跌進死蔭的幽谷裏, 深深的活在痛苦之中, 那是一種錐心之痛……曾經好一段時間對生命感到失望, 甚致懷疑我所做的事情。 然而, 當我回望過去的歲月,… 了解更多
Posted on July 8, 2014 by admin
寬恕 幾乎每一個人都曾經仇恨過別人,仇恨那些對不起自己的人是人性最自然的反應,沒有一個人會對他的仇人說:「啊!多謝你,我感到快樂,因為你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情!」可是,人性中最自然的反應往往並不是最有利的反應,光是仇恨本身就會引發更多的仇恨。就像無法用火去熄滅火一樣。佛陀曾說:「如果對仇恨的回應是仇恨,仇恨將永遠不會終止。」 絕大部份人都會認同唯有透過寬恕才能平息心中的怨恨,可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夠寬恕別人, 因為寬恕本身並非一種簡單的能力,寬恕需要豁達的胸襟,以及看透事情真相的智慧。 仇恨別人是一種很大的痛苦,在所有負面情緒中,最有殺傷性的莫過於仇恨。而所有痛苦的原因皆因未能如實地看透事情的真相。 那些難以從仇恨中釋放的人都會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人和事情看作真實,完完全全地怪責他們。「都是他害我的!如果他沒有那樣做,我就不會受苦!他正衰人……」他們都相信自己是受害者,是無辜的。把持著這種信念又如何能夠幫助寬恕對方呢?這種想法唯一的出路就是以暴力,無論是言語上或行動上還擊對方。因此,明顯地,寬恕別人的出路就在於改變自己的信念。 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講過:「我們永遠無法從製造問題的同一層次解決問題。」我們必須透過一個更高的思想層次才有可能逃離仇恨的魔爪。這個更高層次的思想並不是一種信念,而是覺知世間所有事情的實相,就是發生在你身上那件可惡的事情,其實從來也沒有發生過,只不過是一場夢。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陀<<金剛經>> 古今往來,人類歷史中所有最高智慧的人包括耶穌、佛陀等都指出這個恆久不變的真理。「人生如夢」這句說話並不是歷盡人生滄桑的那些人的自我安慰說話,而是一語道破了生命的最終實相。<<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是一本教授寬恕的手冊,以現代的言語清晰地描述了諸佛、菩薩、耶穌等智者的慧見。 無論一個人遇到什麼錯綜複雜的哀怨情仇,或者只是被對方一句不禮貌的說話而憤憤不平,他其實只有兩種選擇:不是以傷害、暴力還擊過去,就是以最高的慧見和正念寬恕事情。前者是眾生所選擇的方向,也是最容易的選擇。可是後果就是使自己輪迴於因果的苦海之中, 使事情更難解決;後者是修行者的選擇,這個選擇不容易, 可是它能夠使自己及他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終止惡業發展下去。 首先你必須覺知你所遇到的事情只是一場夢,是你潛意識裏面一些不知名的原因選擇在這個時空,透過特定的人物所投射出來的一場戲。佛家把這些原因稱之為因果業力(karma),或印記(imprint)。除非是大徹大悟的人或透過催眠,否則一般人是無法得知這些原因是從何時何地製造出來的,然而,一件肯定的事情是它們就像種子一樣,在適當的因緣和合下,便會發芽生長。 你是造這些夢的導演,夢中的角色都是你的潛意識找來為你演出這些戲的,都不是真實的,只是你的投射,就像電影院中的播影機把電影投射在銀幕上一樣。這個情況就好像你晚上造夢的時候夢境裏的人物所發生的事情、感覺是那樣地逼真。你看見玫瑰花的美麗,甚至嗅到它的香味,你如何能說這玫瑰花是假的?任何人都無法在夢境中知道這只是一場夢。既然如此,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亦是那樣地逼真,你又如何能夠指出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不是一場生死大夢? 佛陀在<<金剛經>>中指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夢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就是指出這個道理。這個概念對一般人來說並不容易接受,絕大部份人都把這個世界看得太真實了,當自己喜愛或者憎恨的事物、人物出現就執著不放手, 常常怨天尤人, 做了一隻有鼻孔的牛, 好像被上天、命運弄得死去活來, 這樣豈不悲哉? 其實一切其實都是空的, 這是佛陀最高智慧的開示, 即沒有一個永恆存在之實體, 所有在這個相對世界出現的事情都有如晚上的夢境一樣, 只是因緣和合而生, 因緣消散而滅。晚上出現的無論是美夢或惡夢, 沒有一個人在睡醒後會執著不放, 它們都不是真實的, 都是空的, 都已經過去。人生亦是一場大夢, 本質上與你晚上的夢境並沒有任何分別, 無論你遇到什麼令你悲欣交雜的事情, 都只是一場夢。 你必需要醒過來! 當一個人年過四十,經歷過人生的各種大風大浪,對人生的得與失應該沒有看得那麼重要了,… 了解更多
Posted on July 7, 2014 by admin
各位親愛的朋友, 在我從事NLP培訓和催眠治療的多年時間裏,不斷有學生、朋友及客戶向我表示好有興趣想繼續吸收有關於這方面的知識。為了答謝大家多年的支持,我希望藉著 這一封 eNewsletter,和大家分享我多年來在創造成功的心路歷程上一些成果,希望大家能在當中吸收到有用的知識,幫助大家創造心中的未來,令您們在人生 中獲得美好的成就。 成功的誕生 當你正在閱讀這篇電郵的時候,我有一些很重要的說話要告訴你, 就是有關怎樣才能夠長久地獲得心靈上及物質上的滿足?……..每一個人都渴望生活得快樂……因此, 我很渴望與你分享一些有關生命的祕密,我幸運地發現了這些祕密, 透過它們我改寫了我的人生。 這eNewsletter裡有些資訊可能是大家已經接觸過的,但不要緊,請大家再次細心閱讀,因為重複能夠制造改變的力量。 *** 歡迎把您的感想告訴我們 please email to info@ispti.com *** 運用潛意識的奧祕 在人類過去的歷史, 心靈的運作一直是哲學家、心理學家、宗教家所探討的重要課題,探討這類問題的書本、經典如汗牛充棟, 十七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笛卡兒已經提出了心物二元論的學說, 他注意到心理的領域之與物質世界具有截然不同的特質。他把存在劃分成兩個領域:一是主觀心靈的思想,一是物質世界的存在。 笛卡兒的理論出現三百多年間,哲學界一直為心靈或物質哪個才是世界的基本元素爭論不休。休謨(Hume)、柏克萊(Berkeley)、萊布尼茲 (Leibniz)都認為,物質只是心靈的一種客觀形式。事實上,早在一千至二千多年前的東方,已經出現了心靈呈現物質形式的理論。這就是唯識思想的理 論, 我發現為唯識思想與西方的有關潛意識運作的理論非常吻合,比西方的理論更深入,我很想與你分享唯識思想的最基本概念。 唯識思想由唐代玄裝法師(亦即是西遊記中的唐三藏法師)遠赴印度而傳入中國。跟据唯色理論, 一切被認為真實的外在現象都只不過是被某個根源性的東西所表現出來,這個根源性的東西,也就是最深層的心理活動,稱為「阿賴耶識」。唯識思想指出一切存在是被阿賴耶識表現出來的東西, 本身並無獨立存在之實體。亦即是說,你所看見的事物、聽見的聲音、親身的經驗都是內在心識的反映。 這裏所指的阿賴耶識有點類似西方所說的潛意識,讓我用以下的例子說明心識最淺層次的運作: 有一個人在深夜的時間回家,在幽暗的路上見到有一個影子,他內心突然生起驚慌的感覺,可是那個影子只不過是一個年老的乞丐的影子,這個人之所以產生驚慌的 感覺,原因是他以前曾經看過一部類似的恐怖電影。他的阿賴耶識在很多年前已經儲存了一幕又一幕恐佈的場面以及感覺。因此,這個人的阿賴耶識就把那個影子扭 曲成為恐怖的事物。 例如有兩個人看見前面有一隻小狗,甲覺得這隻小狗很可愛,很想抱起牠來玩,可是乙則能夠靠近這隻小狗,甚至覺得有點緊張,同樣的小狗,甲和乙有完全相反 的反應,原因就是他們的潛意識識有不同的東西存在,唯色思想把這些東西稱為種子,西方則把這些東西稱為銘印(Imprint)或者顯著情緒事件 (Significant Emotion Event)。甲在過去所有與狗一起的經驗都是快樂的,而乙則曾經被狗咬過,甲因而記錄了與狗有關的正面銘印而乙則記錄了有關狗是危險的訊息的銘印。 這些銘印其實是一種能量,能量越強的銘印所引發的效應越大。以上的例子都是植入了負面的銘印。讓我再舉一些其他負面銘印的例子,… 了解更多
Posted on May 16, 2014 by admin
Copyright ©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 整合靈性心理學培訓學院
Purpose Theme by Organic Themes · WordPress Hosting · RSS Feed · Log in